第04: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上一期3   4下一期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发改委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助力太仓更好书写“强富美高”时代答卷——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扛起更大“发改担当” 作出更多“发改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发改委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助力太仓更好书写“强富美高”时代答卷——

  

  

  

  

  □本报记者  王俊

  

  十年栉风沐雨,大江不改东流;十年春华秋实,娄东再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加速从愿景走向现实。这座沿江临沪之城,经济实力持续攀升,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区域一体化蹄疾步稳,民生保障坚强有力,处处呈现着蒸蒸日上的发展之美。

  十年间,作为全市经济管理综合部门,市发改委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全局着眼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为太仓更好书写“强富美高”时代答卷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好谋篇布局,做强综合实力

  

  

  保障经济运行,可谓是发改部门承担的第一重任。

  每年,市发改委都在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的原则下,精心做好谋篇布局文章。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计划,并加以推进实施。持续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扎实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做好总量、结构、分布和变动分析,为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夯实了基础。

  10年来,太仓GDP连续突破1000亿元、1500亿元大关,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太仓GDP达955.12亿元,人均GDP达20890美元;2021年,太仓GDP达1574.05亿元,人均GDP超2.9万美元。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436.09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831.88亿元;202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387.94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2942.64亿元。“十三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4%。

  在近期发布的《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报告》中,太仓市位列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榜单第二,相比2021年提升了2个位次。

  一个地方发展得越好,对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大。顶着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太仓的人口不减反增。全市“七普”常住人口达831113人,与“六普”相比,10年共增加119259人。到2021年末,全市拥有领军人才(团队)827人,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他们是太仓经济腾飞的推动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我在太仓已经工作了12年,亲身经历了太仓发展的日新月异,自己也从一名普通职员变成了公司的财务经理,收入翻了几倍,买了房子成了家。我想,我这算是和太仓共同成长吧。”娄东街道居民顾超告诉记者。

  

  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演变优化,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这一进程中,市发改委充分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一组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太仓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轨迹:2012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5:54.5:42;2017年,比重变为2.9:50.6:46.5;2021年,比重变为1.5:49.7:48.8。

  规模扩张、质效攀高是对这10年太仓产业发展特征的精准概括。特别是,太仓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在经济中的占比逐年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迈向专业化,有力助推产业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品质,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壮大太仓经济、保障太仓民生的重要力量。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市发改委积极制定出台《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关于推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港口物贸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引导物流、商贸、文旅、金融等产业持续繁荣,提升生态和社区服务能力,加快促成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形态新、成长性好、发展快、示范引领作用强的服务业集聚区。

  譬如,去年获评“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的中国太仓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依据《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政策》,获得了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重点物流企业4家。它们与其他物流企业一起,构成了太仓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此外,围绕加速构建产业创新集群,市发改委编制完成《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025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制定《全面推进数字苏州建设太仓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位一体建设,大力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摸排和培育,助推“太仓制造”向“太仓智造”跨越。

  

  坚持项目为王,拉动经济增长

  

  产业是经济的核心,项目是产业的载体。“抓项目就是促发展,抓投资就是稳增长。”10年来,市发改委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秉承“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这一认识,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力促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每年,市发改委都会举办春季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活动、金秋经贸月活动、重点项目推进会等,并通过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序时进度、加强对上争取、现场走访调研、建立会办机制等方式,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疫情期间,因相关人员居住在上海,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2022年省重大项目——苏州夸特纳斯冷链物流项目前期手续一度停滞。经市发改委牵头协调,企业在6月份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目前,该项目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项目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将建设国际食材加工中心,包括生鲜仓、冷冻库、超低温库等,建成投用后,港区现代物贸产业阵营将再添一名“虎将”。

  这只是市发改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10年间,这种服务项目建设的案例不胜枚举。从2012年以来,太仓每年至少安排六七十个三级重点项目,近年来更多,如今年便安排了176个三级重点项目。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上看,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里,全市共计完成固投2487.47亿元;之后固投力度不减,为太仓的未来发展蕴藏了巨大的潜力。

  得益于大量项目一个个落地生根,太仓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方面,由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个千亿级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个特色产业组成的“3+3”产业集群,正在向阳生长,撑起全市经济大梁。另一方面,公路、铁路、城建、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持续提升了城市能级。

  

  把牢战略机遇,提升城市能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抓紧把牢这些机遇,是太仓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关键。

  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太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推进。

  10年来,成绩有目共睹:嘉昆太区域合作、太仓港、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被列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闵线北延太仓段等10个项目列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11次提及太仓,涉及港口航运、轨道交通、航空产业等多项内容;锚定打造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娄江新城;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仅2017~2021年间就累计引进沪上项目超1500个;沪苏通铁路一期投运、二期开建,北沿江高铁开工,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太仓站工程加速推进,岳鹿路对接嘉定城北路通车;沪太通关一体化成为港口联动样板,太仓港跃居全国第8大集装箱港口;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走深走实,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开工建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专窗开设……

  随着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太仓与周边板块在交通、产业、创新、民生等多个领域加快协同协作步伐,全力争当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市发改委更是闻令而动,主动加强与周边板块的对接,当好太仓融入市域一体化发展的“急先锋”。

  另外,市发改委还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牵头编制印发了《太仓市实施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2982”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加大规划布局、岸线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形成全市域长江大保护的格局。围绕清除岸线非法占用、有效提升港容港貌、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绿色港口建设、提升水气防治水平、优化整治入江排污口等重点内容,先后开展了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整治行动、长江沿线区域“三化”(绿化、净化、美化)专项行动、长江太仓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五大专项行动。通过这些努力,助力沿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让“太仓不负长江”。

  

  

  办好民生实事,优化营商环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办好民生实事,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擦亮“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底色具有重要意义。

  10年来,作为全市民生实事工程组织实施的牵头责任部门,市发改委科学合理安排年度计划,精心组织开展工程建设,并制定落实多项保障制度,推动一批又一批与广大市民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民生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民生实事工程年复一年地开展,加快了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了全市人民。”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到今年,太仓已经连续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6次登上县级市榜首。幸福,已经成为太仓最鲜明的标签之一。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发改委担负的另一项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发改委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不断下苦功真功、拿真金白银,有力助推了经济发展。

  发布“E.S.T”行动方案和“5E·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推出32项具体推进措施及13个有特色、有优势、有亮点的创新项目;助企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奖励力度、扩大奖励范围,2020年度现代服务业政策兑现资金1448.035万元,总部经济政策兑现资金2332.34万元;举办“诚信建设万里行 太仓在行动”主题活动,发布“信易贷”系列产品和年度“信用红榜企业”,信用贷款累计余额231.73亿元,获贷企业11555家,切实纾解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困难……市发改委用一项项充满诚意、暖意的举措,有力助推太仓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仅“十三五”期间,太仓就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3050个,新增注册资本1060亿元;实现注册外资55.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引进超亿美元项目32个;实现进出口总额650.6亿美元。对德合作全面深化,截至目前,落户太仓的德企总数超450家,“德企之乡”的美誉度持续提升。这些令人自豪的成绩,都是建立在太仓全力以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基础之上。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市发改委将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起点,扛起“发改担当”、拼出“发改速度”,为太仓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更快奔跑提供“发改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聚焦党的二十大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06版:市场·消费
   第07版:新闻·时事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扛起更大“发改担当” 作出更多“发改贡献”
太仓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04扛起更大“发改担当” 作出更多“发改贡献” 2022-10-21 2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