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立
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被确定为大会议案。市政府以城厢镇古松弄、胜利村、原城三小三个地块为试点,扎实推进议案的办理。在议案交办初始,市人大常委会就提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运用代表接待选民、代表网格化履职、代表专业小组三项代表工作机制,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直抵基层、直通一线、直听民意,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各项工作,贡献代表力量。”城厢镇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主战场,该镇人大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三项代表工作机制作用,开展“城市更新,代表同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市镇两级代表主动下沉更新地块,倾听民声、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广大代表积极作为,围绕“百日签约、百日征收、百日腾房”阶段目标任务,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在城市更新中留下了他们履职为民的鲜活身影。
代表接待选民 聚民智民意
“95平方米的房型,只有两开间朝南,应改成三开间朝南”“古松弄有一棵200多年的古松,是大伙的老伙伴,要留住古松、用好古松”……在县府社区,城厢镇人大组织部分代表开展以“城市更新”为主题的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及时对选民们提出的共性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并交有关部门办理。
这些聚焦了广大居民智慧和意愿的意见建议,迅速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设计方案中,地块的容积率被控制在1.6左右,得房率超过80%;政策框架被设计成拆1平方米,拿到1.15平方米,实现旧房换新房不贴钱,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收到有较多居民反映的95平方米房型的意见建议后,城市更新指挥部更是耗时一个多月,主动修改设计方案总图,将两开间朝南改成三开间朝南,得到了地块居民的一致好评。
代表网格化履职 察民情民生
龚雪刚和王蕴倩是城市更新地块上的居民,同时也是县府社区网格中的人大代表,在项目最初的规划设计阶段,他们就充分利用代表网格化履职工作机制,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对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向指挥部反馈,帮助指挥部提升规划的精准性、实用性,让居民看到城市更新更多“诚意”。
“我们的房子比较新,为什么跟其他老房子相比价格没有明显差别?”“新房子每家只能购买一个车位,车位不够怎么办?”……在面对部分居民对于城市更新政策不理解、有意见时,龚雪刚和王蕴倩主动联系居民,倾听意见、收集民意,并通过“代表微建议”的方式向城市更新指挥部反馈。在指挥部出具答复意见后,又与城市更新工作人员共同走访居民,针对居民提出的具体问题一一进行答复,最终成功解开了居民对于政策的心结。居民表示对答复结果满意,并在龚雪刚和王蕴倩的带领下顺利完成签约。
古松弄地块共有100多位80周岁以上老人,从旧房拆除到新房建成,大概需要3年时间过渡。如何在过渡期间找到妥帖的安置场所,成了古松弄老人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几百户居民散在四处过渡,但是社区和街坊们的联系不能断。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要把城市更新这个民生工作做好,从签约腾房到最终回迁,居民离家千日,社区的服务不能断,邻里的情谊不能断。”在了解到居民的所急所盼后,城厢镇人大代表、东区社区党委书记陆赟发动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房屋中介,并且陪同老人们找房子、看房子。最终,古松弄地块的老人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代表专业小组 解民忧民虑
“房屋共有人中,有的希望货币安置,有的希望产权调换,意见不一致该如何处理?”“房屋共有人中有人去世了,如何签约?”“房屋产权人目前在国外,如何签约?”……太仓市人大代表、苏州市优秀律师汪雪琴在得知城市更新项目需要法律咨询服务后,主动与城市更新指挥部对接,运用自身专业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全过程法律服务,参与征收补偿方案、房屋征收决定公告等文件审查,牵头组建法律咨询小组,为城市更新区域内的居民释法答疑,及时反映居民合理诉求,助力城市更新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苏州市司法局“最美人民调解员”、城厢镇人大代表郝丽娟是城厢镇郝姐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同时也是城厢镇城市更新代表专业小组成员。在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遇到家庭内部矛盾、房屋继承纠纷等问题时,郝丽娟充分利用自身调解工作专业,与指挥部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群众家中,聆听群众需求,关注矛盾焦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及时介入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累计接待居民群众150人次,线上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成功化解家庭矛盾纠纷62起,以法治赋能加速推进城市更新。
代表接待选民、代表网格化履职、代表专业小组三项代表工作机制,让居民的意见建议得到落实、顾虑得到回复、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有效推动了入户评估、签约等各项工作。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城厢镇人大将积极探索代表联系选民的新途径、新方式,把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向拆迁地块所辖社区延伸,为更新地块代表与居民提供更多交流的载体空间,连接起代表与居民之间情感的双向奔赴,提升更新地块居民的归属感、参与感,让代表身影闪耀在城市更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