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着眼于更好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出发,苏州市委作出了加快推进苏州市域一体化、强化昆太协同发展的重要部署。苏州有号召,我们有行动。太仓积极对接昆山,更大力度推动昆太协同发展,全力当好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今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强化昆太协同发展 打造市域一体化样板》专栏,聚焦两地在区域规划、交通运输、港口服务、产业创新等方面更深层次提升协同发展水平的具体做法和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苏报记者 周哲 本报记者 薛海荣
近日,在亿迈齿轮(太仓)有限公司库房门口,一批来自昆山全利金属有限公司的钢材顺利装卸入库。“我们使用的钢材,除从德国和瑞士进口外,都来自昆山的企业。”亿迈齿轮公司采购经理惠志军介绍。
■企业合作呈现常态化
亿迈齿轮公司是一家德资企业,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和组装机械驱动系统和部件,钢材是该公司重要的生产原料。从昆山采购原材料,运输时间短、成本低、存储方便。今年疫情期间,该公司机器设备上的零部件、工装夹具的维修替换、周转包材的清洗等80%以上来自昆山企业。
同为德资企业的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有3家客户在昆山,企业间的合作已有七八年了,一直保持着很好的业务往来。作为地域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的“好邻居”,昆太两地同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都是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重要基地,既有产业配套协作的良好基础,也有错位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前,太仓与昆山正把昆太协同发展作为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工程,努力打造市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
■合作领域走向多元化
两地企业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亿迈齿轮公司所在的市科技产业园,近年来先后引进了中淳电子、奥特润滑设备等10个昆太合作项目,多家企业在原材料、成套设备及仓储物流等方面与昆山企业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两地通过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长三角5G创新发展联盟等平台,积极拓展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界面,在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合作,不断强化在项目合作、产业创新等领域联动发展。
太仓是德企之乡,昆山也有不少德资企业。两地德资企业保持着较好的联系。近期,昆山德企正筹划引入太仓“圆桌会议”的模式, 加强德企间的互动。未来,两地德企间的互动交流将更加密切。
■产业协同形成新模式
以政府规划为先导、以协调机制为动力、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分工协作为方式、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昆太协同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昆太两地一体化发展将为企业带来更多便利。”惠志军说,希望通过推进昆太协同发展,提高两地的货物、人员流通效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实现产业资源优化整合。
“太仓将结合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携手昆山建立昆太产业联盟,同时综合两地高校院所集聚资源,打造昆太环大学科创生态圈。”太仓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太仓将积极融入环太湖科创圈与沿江发展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吴淞江科创带组成的“E”字型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娄江科创廊建设,依托太仓对德合作及昆山两岸合作优势,构建区域产业合作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