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新闻·三农报告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多措并举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

  

  

  

  

  

  

  □本报记者   李华   通讯员  邓鹏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稳产保供的双重压力,把压力化为动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各项年度工作任务按计划推进,成效逐步显现。

  

  稳产保供

  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新闻点击】 >>>

  3台插秧机来回作业,不一会儿秧苗整齐排列在田间。这本是我市寻常的现代农耕画面,但走近一看,整个田地里空无一人,3台插秧机无人操作,而这些“机器人”正娴熟地“干”着农活……这是夏种期间,记者在璜泾镇雅丰农场见到的一幕。

  去年,璜泾镇率先启动了“智慧农场”建设,采用卫星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500亩农田环境以及农用设施、机械等的优化和改装,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实现了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其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

  机器无人操作,只是“无人农场”的1.0版本。未来,雅丰农场将进一步升级,通过各种设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上传的田间土壤、农业气象、田间空气温度与湿度、作物长势、病虫草害预警等信息,同时,通过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决策,进一步减少人工参与,达到种植效率最大化。

  【全景扫描】 >>>

  农业稳,底气足。今年以来,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积极有序推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在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预估单产340公斤/亩,同比增长6.5%。水稻播种面积16.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0.5万亩。规模猪场生产稳定,生猪存栏3.2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804头。科学调度蔬菜生产和销售,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建立市镇两级“7+1”农产品应急配送体系。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复工复产,开工启动建设5500亩;启动太仓市级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鱼池和美丽生态牧场改造。持续推进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县项目和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完成苏州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验收9个。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推进稻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100%,东林农牧循环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有序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实施面积2.66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6个,占比达66%,同比增长4%,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试点先行,率先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推动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完成2021年度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城厢镇现代水稻循环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的绩效评价工作。我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省级拟建设名单。

  

  生态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新闻点击】 >>>

  近日,城厢镇万丰村开展了人居环境“夏季战役”专项行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为村民营造生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村两委工作人员、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修剪过于茂盛的树枝,将村民在公共区域的私种作物,以及田间地头卫生死角、绿化带内白色垃圾、宅前屋后杂草杂物等进行了清理,做到宅前屋后整洁有序,沿路、沿河整洁美观,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近期,浏河镇张桥村也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夏季战役”,全面推进村庄清洁活动,持续深入巩固环境整治提升成果。

  据介绍,张桥村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制定了全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划分区域及整治重点,实现“片区包干、人人下沉、人人有责”。在实施过程中,该村通过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横幅、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和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清洁村庄行动,从宅前屋后“脏乱差”“乱堆放”等不文明现象入手,结合秸秆禁烧“以点带面”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和文明创建“双提升”。

  【全景扫描】 >>>

  今年以来,我市以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为基础,创新“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发“娄城人居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并积极倡议全市人民共同参与,以“群众眼睛+手机镜头”方式发现问题,以“随时拍、随手拍”形式提交问题,彻底形成闭环,打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热情。截至目前,通过“娄城人居随手拍”小程序累计发现问题26457个,100%得到了有效解决,有力推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

  同时,探索全员发动,实现问题“人人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百名党员干部进百村”行动,每两名党员干部挂钩联系一个村(涉农社区),挂钩人员每两周至少进村入区1次,指导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掌握各村整治进展动态、协调处理整治堵点难点。累计进村入户7508人次,协调处理相关问题1328个。

  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持续开展“啄木鸟”行动,设定每月7日为“美丽村庄保洁日”。持续推进特色康居乡村(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双凤福地特色康居示范区和浮桥乡村农旅融合特色康居示范区。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培育宜居宜业特色农业精品村,积极创建苏州共享农庄,加快香塘艺术田园、七十二家村等项目建设。

  

  锐意创新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新闻点击】 >>>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做大农村集体经济“蛋糕”是必然选择。从2019年10月起,我市承担“推进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试点。试点近三年来,我市以“抱团谋发展、 做亮‘农’文章”为核心,助推村级经济“破茧成蝶”。据统计,我市92个村(涉农社区)2019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7.89亿元、村均858万元。到2021年,我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9.94亿元、村均1080万元。

  近年来,各镇依托镇级平台抱团发展,突破资金、土地的制约,打造优质项目,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6个、注册资本约15.2亿元,已开发标准厂房、商铺、村民会所、烘干房等各类载体34个,总投资10.92亿元,开发物业面积36.1万平方米。

  村级合作组织特别是村集体合作农场是我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大特色。全市93%以上的基本农田规范流转到村里,各村根据产业特色组建粮蔬渔果等合作农场。目前,全市合作农场总经营面积近20万亩,其中有18万亩种植粮食,引领、带动家庭农场605家。2021年,全市村集体合作社实现总收入6.24亿元,其中经营收入达5.22亿元。

  【全景扫描】 >>>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完成雅鹿村乡村治理积分管理平台试点建设。启动开展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第三轮省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企联建发展不断深化,新增项目5个。

  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举办部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培训班2期,持续深化农业委培生培育模式,选录农业委培生40名。引导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申报了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苏州示范家庭农场。

  严格落实农业执法监督。认真落实长江禁渔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渔业伏休制度,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行动,推进“三无”船舶治理。全省率先引入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持续加强农药、种子、肥料、动物卫生、农机、农产品质量等领域执法,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热线·帮办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
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深化创建“平安农机”
“独溇小海”智慧渔场 成全国水产养殖骨干基地
入选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太仓日报新闻·三农报告04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 2022-07-15 2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