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6月17日,本报以《这家的违建为何不拆?》为题,报道了沙溪镇西门街上一户居民,新房盖好后,10余间违建房迟迟不拆,继续出租牟利,群众意见很大,纷纷要求属地和相关部门拆违一事。昨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回访,发现这些违建已经拆除,只按相关政策留下了两间作为辅房。
当时,这幢新建的3层联排楼房的西面和后面各有一排很破旧的小房子,共有10多间,破旧的房子与气派的新房形成了很大反差。这些房子有的房门紧闭,有的门开着,可以看到有人住在里面,小房子外还有用破板搭出的一个个小披棚,被租客们用作厨房,不仅是违建房,也是典型的群租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这户居民家,只见房前的空地上,放着一些旧桌、旧柜等家具,应该是从原来的出租房里腾出来的;房子西侧的那一排违建房已经全部拆除,只留下了拆违后的旧砖块和旧木料;房子后面的那排房子大多也拆了,只剩下西侧的两间作为辅房。
这户居民的邻居告诉记者,这些违建房是上星期来拆的,拆之前社区和镇工作人员来了好几次,租户都搬走后才拆的。“早就应该拆掉了,这里原来家家有违建,可盖新房时都自觉拆除了,只有他们一家这样,出租一间房,每月都有300多元的租金,大家都看着呢!如果不拆,对其他居民都不公平,并可能引起其他居民效仿!”
一个月前采访时,西市社区副主任费子晔表示,这些违建房肯定要拆,具体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启动整改工作,先上门做工作,由当事人自行整改,如果仍不配合,就启动执法程序;另一个是这一片将进行综合改造,其中一项是拆除违建,届时将这家的违建一起拆除。
昨日,费子晔告诉记者,违建一事见报后,镇和社区都很重视,决定将原定的整改行动提前,随后即派出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希望房主能够自行整改,但房主没有配合自行整改。一个星期后,社区向租户发放了限期一周搬离的通知,到了本月初,限期到了,租户都搬走了。整治行动进行得比较顺利,前两天才完成,按照相关政策,留下了两间40多平方米比较好的房子作为辅房。今后,社区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推进国土空间全域整治,提升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