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周刊·书香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浮桥前世今生的印记

  

  

  □宋祖荫

  

  地处长江口南岸太仓段黄金线上的浮桥,是太仓的一方投资兴业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太仓港建设的第一根桩基在此落锤,开港的第一声汽笛在此鸣响,起航的第一艘外籍船舶在此破浪……太仓人用智慧力量揭开了“以港强市”的壮美篇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依托广袤的腹地资源,在这片名叫浮桥的大地上,太仓人用激情、勇毅和胆识,唤醒了沉睡近600年的“六国码头”,耕耘着这片阡陌纵横的希望田野……浮桥,浮出水面,美丽蝶变。

  据史志记载,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范仲淹开浚七浦塘。此河临江近海,水流湍急,不易建石桥,只能建“浮桥”一座。浮桥因此得名。

  古往今来,岁月沧桑。星移斗转,凤凰涅槃。

  在当代,浮桥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历史人文可圈可点。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涨热情,主动参与改革开放的“上下求索”,以及全力奋进新时代的踔厉前行。

  浮桥,太仓沿江的一个乡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是太仓市镇区域面积最大的建制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临江追海的浮桥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书写了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与精彩。

  受长江口潮水影响,浮桥一带拥有蟹苗回流河道,当地农民利用江海资源优势繁育蟹苗,精心培育扣子蟹,兴起螃蟹养殖业。“秋风起,蟹脚痒。”阳澄湖大闸蟹,是众多老百姓餐桌上的时令美味。殊不知其幼年的扣子蟹不少是由浮桥蟹苗基地提供的。浮桥农民致力于科学生态养蟹养虾,还养出了“省劳模”。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苏南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中,“村村点火,组组冒烟”,浮桥农民企业家大胆经营,生产配套电视机商品塑壳。浮桥成了全国著名的“注塑之乡”,浮桥塑料制品厂雄踞全省同行之冠,被誉为“千万富翁和崛起的新星”,年销售电视机塑壳超百万套,遍及20多个省市,覆盖全国行业市场的九分之一。

  进入九十年代,外向型经济成为主导。浮桥村七组农民敢于“吃螃蟹”,开发的塑料玩具报时钟系列成为“香饽饽”。这家与日本工艺品客商联手的中外合资企业,开创了全省首家组办中外合资企业的先河。至今,太仓不少家庭还留存着当年热销的这只小小“闹钟”。

  进入新世纪后,浮桥大地盛开文明之花。一位文化站的编外农村电影放映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为驻地部队官兵、敬老院老人、学校师生免费放映电影。一个文化个体户、中国好人,用自己的敬业奉献精神,诠释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浮桥农民群众不仅口袋富,脑袋也富。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浮桥农民群众传递着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赓续做好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文章,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富庶、幸福的新港城。

  近日,《浮桥镇志》面世。这本志以丰富的资料系统记述了浮桥镇全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新中国成立后太仓浮桥地区首部乡镇志书,为展现浮桥镇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传承太仓东北部沿江文化、反映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太仓港开发建设后浮桥镇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地情资料和科学借鉴。该志的出版,标志着太仓建制镇镇志编纂出版实现全覆盖。

  贯通古今,立足当代。该志共设20篇87章,约百万字。乃见证浮桥地方发展史的“百科全书”。附录部分的“太仓港开发建设”记录了太仓港发展进程的大事要事,对浮桥融入和接轨港口港区,以及加快港城开发建设提供了许多资料。“消失的行业”“旧闻轶事”“民间传说”对镇志作了延展和补充,具有民间草根传说、人文故事等价值。

  一部镇志,一方史志。数说浮桥镇的发展变迁,对港口开发、港区建设、港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展望未来,未来可期。如旭日东升,万丈光芒;滔滔江面,波光可鉴。美丽和富庶的浮桥定会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深度
   第05版:周刊·新媒体
   第06版:新闻·时事
   第07版:广告·公益
   第08版:周刊·书香
浮桥前世今生的印记
太仓日报周刊·书香08浮桥前世今生的印记 2022-03-16 2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