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明
宝塔糖,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何物,可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宝塔糖,形似圆锥体宝塔,上小下大,表面有细螺纹,凹凸有致,颜色呈黄色、白色或粉色,味道甜甜的,松脆可口。上世纪60年代,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吃宝塔糖。宝塔糖的味道真是不错,它既不像水果硬糖那样坚硬,也不似大白兔奶糖那样粘牙,吃进嘴里脆脆的沙沙的。细嚼慢品,淡甜微苦略酸,还带有一丝悠悠的薄荷味道。
宝塔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糖,而是一种药物,专门用来驱除肠道寄生虫。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那时候为什么得蛔虫病的孩童特别多。蛔虫在人体的肠道内寄生,和人体抢夺营养。大量的蛔虫聚集在一块,会堵塞肠道,造成肠梗阻。有的蛔虫可以钻进胆囊,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和黄疸。有的蛔虫可以钻到胰腺,引起胰腺炎。有的蛔虫可以钻入阑尾,引起阑尾炎。因此感染蛔虫的小孩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患儿还常常会出现烦躁、磨牙、腹泻等症状。得了蛔虫病,即使吃再多的饭也是不长个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发育,因此家长都会定期给孩子吃打虫药 ,有虫打虫,无虫预防。宝塔糖就这样应时而生了,因价格低廉,效果不错,又适合小孩子食用,成为驱虫的首选良药 。大概是孩子们个个肚子里都有虫,当时,有的幼儿园、学校会定期给学生们发宝塔糖吃。
在那个缺糖的年代,甜津津的宝塔糖也是糖。那时,物资比较匮乏,买东西都要凭票定量,孩子们的零食更是少得可怜,难得有钱买糖果。小时候我明知道这是打虫的药,但就是非常喜欢吃。每年都会定期吃宝塔糖,那时的我是把宝塔糖当糖果来吃的。
我很佩服宝塔糖的研发者,佩服他们居然可以把宝塔糖研发得如此完美。这种完美体现在外形、味道、颜色诸多方面,完全颠覆了孩子脑袋里“药”的概念。可以说,这以后,几乎再没有一种药能做得像宝塔糖一样,让孩子们如此心甘情愿去吃它。
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一年一次打虫已成为习惯,就去药店买宝塔糖。药店里的药剂师告诉我,我已不适合吃宝塔糖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打虫药,也没有再和宝塔糖接触过。
随着新的驱虫药的出现,宝塔糖渐渐被淘汰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成功研制出许多品质优良、效果更好的驱虫药,新药效果要比宝塔糖更好。同时,随着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蛔虫病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得蛔虫病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基本上没有人得蛔虫病,所以无需定期吃打虫药。
宝塔糖,虽然被科技洪流淹没了,但它的时代印记永存。它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童不可或缺的健康守护神,它给了我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虽然宝塔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独特的形状、独特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