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周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望七浦那泓水

  

  

  

  □宋祖荫

  

  一泓七浦水,滔滔奔涌,向着长江口奔去。

  今年元旦第一天,老俞就忙碌开了,为学生们讲解沙溪古镇的古往今来,讲解七浦的那泓水。老俞说,承接的这个苏州市旅游创新研究会2022年寒假“我和我家乡”研学实验项目,今年要连续开展5次,有近百名师生前来体验。这个项目的打卡点,在太仓有两个,还有一个是郑和公园。能为游客们传播七浦文化,他感到非常幸运。

  老俞,大名俞文元,今年70周岁。他面相和蔼,为人和善。开了一个洞天茶庄,来的都是客。由他打理的茶庄亦是七浦文化展示馆。用民间微薄力量参与传承与保护,俞文元尽心尽责,使命担当。这个展示馆,被民政部门授予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

  沙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七浦与沙溪,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相互依存,相互辉映。

  七浦塘,古为太湖下游东北部“三十六浦”,乃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五大通江河道之一,具有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环境、航运等综合功能。由于七浦塘水利工程需要,太仓段以下河道疏浚拓宽改道,因此七浦塘沙溪段便有了新老七浦之别。七浦塘拓浚整治后,水系勾连,水脉相通。自启动老镇区河道提档改造工程后,老七浦水质也大大改善,成为贯穿古镇东西的清水通道。与此同时,沿河两岸人家修旧如旧,面貌焕然一新。

  七浦塘,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河道,更有丰富的人文含义。如今沙溪镇域的格局,还是宋代苏州知府范公仲淹督浚七浦的依稀留存,因此古有“七浦畅,则阳澄水位降”之说。七浦塘自宋至清大浚不下46次。新中国成立后,七浦塘经历了数次拓浚建闸,大大提升了引排能力。昔日的七浦水,没有水闸阻拦可直接通江达海,因此沙溪沿河人家亦闻潮水起落,临河的吊脚楼便派上了用场,可以坐看潮涨潮落。古往今来,沙溪留下了许多与七浦相关的景点,以及吟咏七浦的诗章。在《中国水利报》、凤凰卫视等举办的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中,七浦塘赫然在列。

  临窗见庵桥,仰望别洞天……这是坐落于老七浦畔的一个网红打卡点,沙溪老街上开出的第一家茶庄。每天倚窗凭栏,坐看那泓流淌的七浦水,是老俞人生最为休闲、惬意的时光。

  俞文元,1952年生。原本是镇上建管所员工、助理工程师。退休前长期参与古镇保护工作,重点负责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如参与了陆京士故居门楼、小木桥、街居门檐修复设计。令其津津乐道的是,老七浦上那座亭子式小木桥的设计,他多次征求意见,复原原址、巧妙设计结构、灵活运用材料,确保古桥与古镇风格相协调。

  七浦水,家乡水,是我们的母亲河。随着老俞年龄的增长,他对七浦水的思念愈加深刻。历史上老七浦塘太仓段沿线,横贯直塘、利泰、沙溪、涂松、归庄、岳王、老闸、九曲、浮桥等。不少文学、文史、诗联、书画爱好者对七浦同样满怀深情。于是,老俞和几位同道商量后,共同扯起七浦文化的大旗,让这条源远流长的母亲河永葆青春活力,留下记忆“乡愁”。

  “陆羽遗风今安在,洞天茶阁昔友存”。2009年4月,俞文元开出了“洞天茶庄”。这个沿河临水的茶庄,以七浦雅集为主打,由“临水阁”“书画阁”“聚宝阁”“青瓷阁”组成,老少云集,言志歌咏,也吸引不少外地文人墨客前来“兴会”。2014年3月,洞天七浦文化展示馆开馆,这个民间性质的展示馆集七浦文化的研究、整理、展示、活动等于一体,向世人提供七浦文化研究的民间成果。几年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课题团队以此为据点,对沙溪古镇进行中国传统水乡古镇保护相关合作调研,取得了积极进展。后疫情时代下,老俞的茶庄依然“竹雨谈诗,松风箸茗”。去年8月,他的“俞记洞天”还获批国家商标注册证。

  2019年5月,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七浦文化”期刊首期样稿完成编排,开设“七浦一脉”“沿岸地情”“工商屐痕”“农耕遗迹”“教育史话”“人物春秋”“散文天地”等栏目,以弘扬、传播七浦文化为核心,尽情展示七浦沿岸的风土人情。那天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老俞更是仔细聆听,将许多好点子收入囊中,整理归纳,期许将来或能派上大用场。

  穿越古巷,躬身手绘,实地测量……俞文元把大半辈子的精力用在古镇的修缮保护上,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成为沙溪古镇保护的“活地图”。退休后,他在七浦文化研究中,更是反复推敲,潜心致志,如镌刻于茶具上的“义兴石桥”“虹桥夕照”“乐荫雅园”“石拱庵桥”“云泉望月”“长寿钟声”“竹庵环翠”“道院荷香”沙溪八景图案,倾注了其莫大的心血。他还创制艺术品“灰塑”,编写《沙溪历史文化编》《沙溪亭桥》等,为集结沙溪古镇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在沙溪街头,无论是原住户,还是新市民,大家相互热络,谈笑风生。与镇上的不少老人一样,老俞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然而,在他澎湃的内心中,却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那就是他的“七浦文化”梦。如今“七浦塘水利工程——阳澄枢纽”已经完美收官,“七浦水利”梦想成真,但愿“七浦文化”好事多磨,期待圆梦的那天。

  窗外,七浦塘水依然汩汩不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影像·拍客
   第05版:周刊·银龄
   第06版:新闻·时事
   第07版:广告·公益
   第08版:周刊·小记者
守望七浦那泓水
牵手
春满弇山园
夕阳书画
防疫战“疫” 往事
太仓日报周刊·银龄05守望七浦那泓水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