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医生提醒不需主动清理
本报讯(记者 王倩) 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在生活中,我们总说“耳朵痒,需要掏耳朵了”。耳朵痒是否真的需要掏耳朵?为此,记者咨询了市卫健委相关专家。
人们常说的耳屎,医学上称“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它能防止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对鼓膜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咀嚼动作时,耵聍会自行排出,不需要主动清理。出现以下情况时,才需要前往医院“主动出击”:一是出现堵塞,影响了听力;二是耳朵出现流脓流水,需清理再治疗。
用棉签掏耳朵是否安全?很多人习惯沐浴后用棉签清理耳朵,认为棉签前端柔软不会伤害耳道。专家表示,棉签与外耳道的直径相差不多,用棉签掏耳朵不但不能把耵聍掏出来,还可能将其推向耳道内侧,并且耵聍本身具有一定酸性,如果贴近鼓膜会对鼓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听力,长期下去也会让耳道中的皮肤黏膜受到损害。
采耳可以起到护理作用吗?专家说,采耳的本质和掏耳朵相似,一般不需要主动进行。此外,采耳还可能因为使用的工具没有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而导致交叉感染。
小孩子的耳朵能掏吗?专家介绍,儿童的耳道比成人窄,且皮肤免疫力更脆弱,掏耳不当会引起外耳道炎,因此不建议掏。如耵聍已堵塞整个耳道,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前往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