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新闻·三农报告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太仓缘何能蝉联第一等次

  

  

  

  

  

  

  □本报记者 李 华 张立 张瑜/文  计海新/图

  

  核心提示

  

  

  >>>

  

  

  

  1月26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太仓位列全省县级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这也是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继2020年度获评全省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后,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蝉联此项殊荣,在新赶考路上交出了又一份优秀答卷。

  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太仓缘何能蝉联综合排名第一等次?我市的乡村振兴工作为何可以持续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最近两天,记者进行了走访。

  

  产业兴旺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最近,城厢镇东林村又投资千万元引进一批新设备,生产出了免洗米、GABA米等新品大米。近日,记者走进新建成的大车间一探究竟。这个车间里做了隔断,每个房间都相对独立。第一间放置着一台名为γ孵化机的设备,走近这台设备,记者明显感觉到热气扑面而来,通过设备上的小窗,能看到里面都是稻谷。设备旁的控制柜上,显示着设备各部位的工作状况以及温度和湿度。

  “这是新车间中最硬核的设备。”东林村村委会副主任徐坚告诉记者,这台设备一次可加工5吨稻谷,设备内部是特殊的高温高湿环境,可使稻谷在8小时内萌芽,然后再快速冷却,从而大幅提升稻谷中营养物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加工好的稻谷再送到米厂碾米,就成了名为GABA米的新品种大米。GABA米经过后道免洗加工、充氮包装,目前每斤市场零售价为58元。

  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21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走出了一条凸显“田园幸福”“融合互补”“改革创新”的太仓“三农”特色发展之路。

  市域内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地基本全覆盖,高标准鱼池建成率超83%、美丽牧场占比8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8%,我市获批2021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38万亩次,产量3.05亿斤,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省首批体细胞克隆猪实现了活体保种和生物保种双保险。粮食、蔬菜、生猪、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智慧化生产场景陆续建成。

  

  生态宜居 美丽田园乡村展现新面貌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农村传统菜园似乎和“美丽”搭不上边。但在璜泾镇新华村瞿杨村三星级康居点上,新打理好的菜园已经种上了上海青。菜园在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采用青、红砖铺设小径,通过几何图形的相互衔接对田块进行整体规划。

  在路泾村三星级康居点,新建好的“美丽菜园”还用少量花卉进行色彩搭配,并融入青蛙、蜗牛等趣味园艺景观,不仅让美丽新农村保留了生态田园情趣,扮靓农户房前屋后,成为康居点的一景,也成了周围居民最爱逛的地方。

  璜泾镇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用绿色蔬菜装点乡村,还原农村生活肌理,提升土地产出率,这才是美丽乡村该有的样子。不仅在新华村,荣文村、新明村、孟河村等也都在康居点建设中融入了菜园元素,小菜园代替了小花坛,让“美丽菜园”不再是生活的“配角”,而是站在了美丽乡村的“C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2021年,我市突出生态宜居,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全年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试点3个,新建特色康居乡村46个、特色康居示范区3个,规划发展村庄(前三类)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100%,成功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督查激励。

  

  村强民富 农民幸福生活实现新提升

  

  

  

  55岁的汪利民是土生土长的太仓人,半辈子都在和农产品打交道。“我以前一直在村里种地,2013年,申请注册了谷果家庭农场,后来又创办了明龙果蔬专业合作社,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老汪说,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会种地,更要懂技术、会经营,收入自然也高。2021年,他种了220多亩地,各种农作物总产值突破100万元,亩均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一年种地收入达20多万元。

  “我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和敢想敢干上。”老汪说,他只有初中毕业,今年也快60岁了,但他还是像村里的年轻人那样,玩起了抖音,拍农业生产短视频;做起了微商,在线上卖农产品。

  老汪是收入逐年增长、腰包越来越鼓的太仓农民中的一员。让农村集体经济更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富民”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深化农村“五大合作”改革,加快发展合作农场,深挖农业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等一系列举措,力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太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5.7元,同比增长10.5%,与2019年相比增长17.8%,两年平均增速8.5%;同比增速高于苏州0.1个百分点,居苏州四市一区(吴江区)前列。数据还显示,2021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5:1,比2019年、2020年分别降低0.09、0.03,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反映出太仓乡村振兴建设成效显著,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夯实基础。

  同时,我市还全面落实惠民惠农补贴政策“一张网”。“万企联万村”行动持续推进,覆盖率100%。培育了一支适应“三农”发展需求的职业农民队伍,累计招录农业委培生421名,其中遴选入额“定制村干”91名。登记专业合作社436家、家庭农场1855家。建立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6个,开发载体项目35个,年增加村级收益超8000万元。

  

  文明善治 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格局

  

  

  

  1月25日,浮桥镇牌楼社区首批200余张家庭诚信积分卡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这也是浮桥镇首个推行家庭诚信积分卡的社区,通过家庭建设、美丽家园、民主建设、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家庭诚信积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今年上半年将向社区2400多户家庭推广。

  牌楼社区由6个自然村和1个拆迁安置小区合并而成,是太仓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之一,也是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近年来,该社区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在建设“海棠花红”党建阵地中,按10个支部划分网格,按网格确定重点工作和项目,组织社区400多名党员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同时,在社区创新推行“乡风文明”诚信积分,全面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牌楼路径”。

  作为全国文明村,璜泾镇雅鹿村首设家庭诚信积分体系。如今,这套积分体系已经从雅鹿村向外推广。用积分量化文明元素,将抽象的文明乡风、村规民约具体化,全面激发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文明共建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打造文明善治的村(社区),是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重要举措。2021年,我市把乡风文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体系,全力保障农村和谐稳定。沙溪镇半泾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物流、信息化、法律服务等资源布局日益优化。农业一二三产发展更趋融合,年内新增苏州共享农庄两家、省级“一园两基地”4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两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广告·公益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太仓缘何能蝉联第一等次
渔文化资源普查 市民可积极参与
开展志愿活动 守护万里长江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复核 永乐村顺利通过
太仓日报新闻·三农报告04太仓缘何能蝉联第一等次 2022-02-11 2 2022年0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