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琦
“安装道杆后,小区停车拥堵情况改善了好多!”太平社区花园二村居民张世勤参与了为小区安装道杆项目的全过程,“以前上下班高峰时都拥堵在小区门口,现在拥堵情况缓解了,小区停车位也宽裕了。”
太平社区花园二村是2001年初建成的开放式老小区,小区停车位超负荷运作。当时不少居民反映,因为小区入口在向阳路上,附近商家店铺众多,加上外来车辆经常把停车位占了,导致小区居民无处停车,居民深受其苦。针对这一状况,社区与小区居民沟通协商后,决定在小区入口增设道杆,加强小区内的停车管理,避免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小区。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压力,得到了小区居民的拥护。此外,社区也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通过盘整空地、利用边角地块、重新施划等方式增加停车位。
同样,北京新村、凤凰园等小区,也通过安装车辆识别系统,使小区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小区内部和小区周边路侧“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车多地少,停车难、停车乱成了困扰居民的心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娄东街道打出“组合拳”,打通“肠梗阻”,取得了一定成效。最近,娄东街道还获评“苏州市停车规范管理示范区”。
娄东街道通过“借力”方式缓解停车难。以津华园小区为例,社区和科技中心停车场管理方协商,以月租形式向小区居民提供一部分车位,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难问题。
街道还积极对邻近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圈、居住小区现有停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智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车位错时开放、资源共享,协调1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非工作时间对外开放停车场。同时,娄东街道将城市治理的“民心工程”和提升停车秩序相结合,把提升停车秩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来抓。目前,已在兴业路、凤莲路等处开辟、改造4个停车场,充分释放国土空间全域整治“红利”。针对小区内车辆乱停放、乱充电等现象,一些社区新建便民充电桩,做到疏堵结合。
治乱也是治理停车难的“一剂良药”。对于小区内和公共场所的“僵尸车”,娄东街道联合交警、社区对居民小区、公共车位及人行道展开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僵尸车”逐一进行基础信息登记,并拖离长期占用公共资源又联系不上车主的违停车辆。
娄东街道还积极利用价格杠杆手段,调整停车矛盾突出小区附近的4个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按照物业小区临时停车收费标准,降低小区居民进场停车门槛;辖区内部分公共收费停车场夜间可免费停车10小时,对学校周边的停车场实行上学日15时至18时免费停车1小时等惠民政策。
此外,科技手段也被有效运用到停车管理上。娄东街道以恒通花园为试点,开展智慧小区治理,通过物联网手段,实现对社区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小区内共有100多个探头及传感器,通过后台实时显示停车数量,物业实时对小区业主进行车辆停放指引,避免出现空车位无人停放、路面违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