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静 文/图
“舌尖上的文明”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一张餐桌、一双公筷、几个吃得精光的盘子……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广公筷公勺、深化“光盘行动”,节俭用餐、健康用餐的新风已浸润娄城的每个角落。
在科教新城海运堤二期,刚走到地下车库电梯口,醒目处张贴的“娄城新风 文明用餐”公益海报就映入了记者眼帘。进入这里的一家茶餐厅,记者看到,门口边的等位处,一边贴着“公勺公筷 病菌走开”的海报,另一边则是“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的海报。
这家茶餐厅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每桌客人点菜前,他们都会告知客人,摆在桌上的红色筷子是公筷,绿色筷子是给个人使用的。“现在到店里用餐的客人,基本都会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讲究节俭、健康的文明餐桌礼仪。”服务员李女士说。“使用公筷公勺安全、健康,值得大力提倡。”在此用餐的市民李克胜表示,除了使用公筷公勺外,点餐适量、吃不完打包带走等也早已成为他和朋友们的共识。
正是中午用餐高峰期,在附近另一家特色素食餐厅中,不少市民正在用餐,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有两双筷子。“木质筷子给客人自用,黑色筷子是用来夹菜的公筷。”餐厅负责人向女士介绍,该餐厅推行套餐制,根据来就餐的客人人数,调整每桌的出菜量。有时还会在客人点菜前,先询问客人的饭量是大是小,并据此给客人提出点菜建议。记者发现,店内人虽多,但用餐氛围安静,每桌用完餐后,基本都是光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自我市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以来,各大餐饮商家积极响应,创出了不少“独门秘技”。位于娄江南路的一家饭店里,总经理张海侠介绍,除了在每个餐位上放上公勺公筷外,服务员还会在上菜时,给每道菜再配一把公筷或一个公勺。“有时候客人喝酒喝高兴,忘了用自己面前的公筷,夹菜时看见盘里还有一双筷子,用着也趁手。”张海侠说,目前,店里的客人使用公勺公筷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响应“光盘行动”,我市某老牌星级餐厅专门针对小桌客人,推出了“定制版”菜单,每份菜的量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不会剩下太多。餐厅负责人顾先生告诉记者,对包厢客人,服务员会根据人数,建议客人点适量的菜品。比如8至10人用餐,建议客人点8菜1汤;4至6人用餐,建议连汤在内不要超过6个菜。客人入座点菜时,服务员会建议客人不要多点,不够再添。撤盘时,服务员会提醒客人将盘内未吃完的菜夹走。
据介绍,自我市深入开展“文明餐桌 公筷公勺”专项活动以来,通过发布张贴3.5万份宣传提示,制作发放15万份公筷公勺等,向广大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深化“光盘行动”的倡议,有力推广了节俭、健康、文明的餐桌新礼仪。
“现在,越来越多市民的用餐观念都有了转变,从‘爱面子’转向‘重文明’,从‘讲排场’转向‘重健康’,文明节俭、健康有度的‘新食尚’已逐渐兴起。”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餐桌专项活动将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凝聚配备公筷公勺、使用公筷公勺和健康饮食、文明用餐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