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新闻·国内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 这位104岁远征军老兵

  

  □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再过几天就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90年前的9月18日,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4年间,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942年2月,远征军出国作战,这是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事件。远征军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鲜为人知的是,在我们太仓,就生活着一位远征军老兵,如今他已经104岁。

  

  “他们拼的是钢,我们拼的是命!”

  

  这位远征军老兵叫钱浩然,和小女儿一家一起生活在城厢镇南洋壹号公馆。虽104岁高龄,但钱老身体健康,有时走路甚至都不用拐杖。

  钱老小女儿钱忆菁介绍,老人除了可自由行走外,还能写书法。不少客人来拜访,老人都会写上一幅字赠送,受赠的也很高兴,认为很吉祥。老人也喜欢看电视,只是听力不大好,看电视要有字幕,和人交流时,要凑近老人耳朵讲话。

  记者采访的问题由钱忆菁转告,而钱老的回答记者基本都能听清。钱老介绍说,他于1918年农历9月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书香门第,爷爷是当地的一名私塾教书先生,因为家中发生了一些变故,1935年,当时中学没毕业的他就去了武汉,在一家钟表行当学徒。

  钱老是1938年5月入伍的。当时江西已失守,被日寇占领,武汉常遭日寇轰炸。他响应“好男当好兵、打倒日本兵”的号召参军,并考入了装甲兵团。考入装甲兵团,一是因为他想考军校但文化程度不够,二是装甲兵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兵种,注重文化教育,军官也不打骂士兵,一般考入的士兵都能识几个字,以失业青年居多。3个月新兵集训后,他在湖南湘潭编入陆军200师,成了一名二等兵。

  “现在好多电视剧,拍的是抗战内容,但多数都不真实,战场情景我不愿多回忆,那时的日本、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打仗,拼的是钢铁,是枪炮,是弹药,我们中国人拼的是性命!”在远程军入缅甸之前,钱老还参加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他说,200师是昆仑关战役的主力,和他同一天到连队的青年共有18人,昆仑关战役后,就只剩下他一个。

  钱老参加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老人回忆说,那时他已经是特务连的一名中尉副官,特务连主要负责200师师部的警卫任务。同古战役期间,有一次他带着一个班士兵巡逻,在离师指挥部约15公里远的地方遇到了同样是巡逻队的日本兵,双方都是猝不及防,打了起来,面对面拼刺刀时,他的脖子被日本兵刺刀扎伤了,好在被救回营,后来被送回昆明救治。

  至今,钱老的咽喉正中仍能看到刺伤的伤疤,因为声带受伤,他说话声音比较哑。回国治疗后,钱老没有再入缅甸参战。众所周知的是,200师在后来的野人山撤退回国途中,官兵们可谓九死一生,师长戴安澜将军也在途中殉国。

  

  “国家只有强大,才不会受欺负!”

  

  1944年,杜聿明受命在昆明创建国民党的伞兵部队,伞兵部队划分为一、二、三团,隶属陆军总部。伞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合成兵种,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地面猛烈突击的作战能力,因而成为当时国民党的特种嫡系机械化部队。

  当时,能成为伞兵军官的,大都是军事院校的毕业生。由于钱老有中学文化及远征军的经历,而且200师是杜聿明的嫡系,他也成了伞兵三团的一名上尉参谋。

  1949年4月18日,连云港军民为一支起义部队召开庆祝大会,中央军委也发慰问电:“庆祝你们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而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举动。希望你们努力于政治上和技术上的学习,为建设中国的新伞兵而奋斗。”

  这次起义的是国民党的伞兵三团,钱老当时是伞兵三团机枪连上尉副连长。钱忆菁介绍说,以前常听父母讲过这段经历,当时伞兵三团乘坐一艘坦克登陆艇从上海出发,按命令向南撤退。因为秘密起义,伞兵三团北上开往已经解放的连云港,当时她母亲正怀着大姐,和其他军官家属一起在船舱中,父亲已经提前知道了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怕出事,特意安排了几名士兵守护,好在最后有惊无险,起义成功了。

  1949年11月,起义部队奉命调离连云港,在上海改编成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第7伞兵训练总队,后又编入人民空军伞兵第一旅、第一师。改编后的伞兵三团的广大官兵,成为建设我军第一支伞兵部队的重要基础。钱老也在人民空军中历任伞兵中队长、空军上海基地参谋等职。1953年,他转业至一机部华东建筑公司,即后来的上海建工集团,直至1980年离休。

  钱老从军的时间虽然不太长,却颇具传奇色彩。他在武汉大会战时期从军,参加过著名的昆仑关战役和远征军,他是中国最早的伞兵中的一员,起义后又成为编入人民空军的首批伞兵。采访中,他多次说的一句话是“国家只有强大,才不会受欺负!”

  老人说,“昆仑关战役说是大捷,其实是惨胜。入缅作战,中国抽调了精兵强将,去援助他们,结果却处处受到限制,这里不能走,那里不许去,结果部队被分得东一块西一块,只能各自为战,弹药也得不到及时补充,结果吃了败仗。现在国家强大了,谁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生活规律, 关心时事

  

  “也许当过兵吧,他的生活特别有规律。”钱忆菁说,每天中午11点半,傍晚5点半,老人就开始看墙上的钟,我们就赶紧把他的饭菜摆出来。

  钱忆菁介绍,老人的生活起居有规律,吃的饭菜品种也几乎固定,每天早上要喝一碗西洋参和虫草汤,加一些点心;中午吃一小碗饭,晚上则吃一小碗面条。菜肴无所谓,因为年龄大牙不好,只吃软糯的,老人特别爱吃鱼头,此外,上午和晚上还要加一餐,就是一些点心。

  钱老不忌烟酒,每天要喝上一小杯黄酒,中午或晚上都可以,烟则每天吸上10多支。

  “美国离开阿富汗了,他们说是撤离,我看是逃离。”钱老很关心时事,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国内外新闻,采访中他不仅发表自己的观点,还不停地提问:“我们实现全面小康,最好看哪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好看什么?”然后,他又自己回答起来。“依我看,全面小康要看农村,我们国家城乡差距大,农村生活差,只有农村都好了,小康就全面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看部队,部队装备、技术代表国家的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军人都是人民子弟兵,从人民中来,军人身体素质好了,就是人民身体素质好了;军人文化素质好了,就是全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了。”

  钱老写的书法,钱忆菁经常会发在朋友圈。9月11日,他又写了一首题为《嘲勉惭》的诗:回首离休数十年,坚持求知未偷闲。桑榆未晚风光美,珍惜余霞更着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专刊·双凤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周刊·银龄
   第08版:新闻·时事
致敬! 这位104岁远征军老兵
太仓日报新闻·国内06致敬! 这位104岁远征军老兵 2021-09-15 2 2021年09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