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新闻·三农报告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地制宜 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本报记者 李华 张立 张瑜

  

  核心提示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加快太仓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2021年是《太仓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第二年,也是我市奋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之年。

  今年以来,全市各镇(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最近,记者走访了城厢、浮桥、璜泾等镇,深入了解当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涉农项目不断 城厢农旅融合路更宽

  

  

  

  近日,城厢镇东林村的观光小火车还没正式运营就先火了起来,甚至还上了《新华日报》的头版。

  观光小火车项目是东林村新建成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引进的小火车共有两列,分别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振兴号”和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东林号”。每列都有一个车头和四节车厢,车厢宽约两米,两边是双人座椅,中间是过道,座椅和小桌是木质的,和影视剧中的老火车差不多,前三节车厢每节都有36个座位,最后1节是VIP车厢,座位少一些,整列车可坐120多人。小火车项目实际叫东林-万丰田园新干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的轨道总长5.3公里,都在东林村村域内,之后还将启动二期建设,再建约5公里长的轨道,从杨林塘大桥下通到万丰村,把两个村的生态景观和农业旅游亮点都串联起来。除了田园新干线项目外,今年东林村还将建设云山米都和萌芽工坊两个项目,进一步加快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不仅东林村,今年,城厢镇的电站村、万丰村、永丰村同样项目不断。电站村的乡村漫市集项目、民宿二期项目成功投运,电站村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风演出中心等签约联建的乡村集训营、田园嘉年华等项目也都成功落地,“漫想市集”“2021江南田园嘉年华”“萌宠、露营、创意市集”以及长三角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项目等活动先后举办,让电站村越来越有特色,人气越来越旺。

  永丰村的独溇小海是城厢镇临沪生态新片区的核心板块,是太仓“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厢镇已与中咖文旅集团签约中咖文旅集团总部项目,将以咖啡产业文旅体验为核心,打造咖啡文化展示体验区、音乐主题造节区、特色酒店及民宿度假区、水上电子竞技运动中心、亲子宠物游乐互动区、商务会展综合区六大主题区域。

  

  做强“太仓白蒜”品牌 浮桥着力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最近,我们正委托专业生产厂家,用今年新收获的‘太仓白蒜’作为原料,深加工糖蒜、黑蒜等产品,以提升其附加值。”近日,浮桥镇牌楼社区党委书记单丽婷告诉记者。

  “太仓白蒜”是我市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作为“太仓白蒜”的主要产区之一,今年,该社区专门建设了200亩的“太仓白蒜”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仅这一项就可为社区增加收益及固定资产近百万元。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太仓白蒜”品牌,今年5月,该镇专门举办了首届“太仓白蒜”节,通过设立主题打卡区、田间亲子帐篷宿营、特色美食品鉴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体验。

  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田间栽插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这片高标准农田是前段时间刚建成的,涉及茜泾、方桥等村,总面积1900多亩,已全部种植了水稻。浮桥镇农技站相关负责人说,与前些年不同,该镇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传统的渠道灌溉改为管道灌溉,农田供水就像自来水一样,从管道中来。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浮桥镇近年来已建成了约3.38万亩。

  这只是浮桥镇全面推进农业发展成效的一项措施。今年以来,浮桥镇进一步加快了三市村等1000多亩“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强化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对应,突出“科技兴农”,尝试引进蔬菜新品与种植新模式,逐步发挥了“菜篮子”基地在产品规模、蔬菜保供、种植收入上的带动效应。同时,该镇还以“太仓白蒜”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为契机,在牌楼白蒜基地,稳步推进种收全程机械化模式试验推广,全面加快了“太仓白蒜”产销一体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从大蒜种植、大蒜收割、大蒜加工、大蒜底蕴等方面着手,全链条式地讲好“白蒜故事”;在糖蒜、醋蒜、蒜泥等深加工产品上发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该镇还依托杨林、浪港近1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持续扩大水稻机械化水平;以新邵村等1000亩中华绒螯蟹种蟹基地为依托,逐步打通中华绒螯幼蟹、扣蟹、成蟹全周期的培养流程。

  

  推进产业融合 璜泾做好农业“红绿”两篇文章

  

  

  

  近年来,通体金黄、个头娇小的“黄金小玉米”走红消费市场,成为璜泾镇现代农业园的当家“网红”,口感甜糯,营养价值较高,一到夏季便供不应求。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和充沛阳光,通过精心选育与现代技术的相互交融,璜泾镇地产黄金小玉米修长匀称、颗粒饱满。

  今年,现代农业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顺应天时地利的耕作法则,尽量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化学干预,使得玉米的口感更好,并带有沁心迷人的玉米香气。今年一季收获20000斤,因其单价较高而能够有效提升园区土地效益。

  作为农业产业强镇,黄金小玉米的走红是璜泾镇“菜篮子”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市最大规模的“菜篮子”工程基地,提档改造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农业园重点打造蔬菜智能化产业链,从蔬菜的全程机械化种植,到现代化冷链物流,再到尾菜循环利用,实现高标准、现代化的全新蔬菜种植运营模式。现代农业园已成为璜泾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展示窗口、高值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实践典型。

  农业园是璜泾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广阔基地。通过引进全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工厂化育秧、科学田间管理、机械化收割、烘干、碾米、包装,从一粒谷到一粒米,园区能够做到“璜泾大米”生产全程不落地。如今,璜泾镇正加紧步伐,向着“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聚集发展、产业融合紧密、利益联结共享、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示范作用显著”的目标,以现代农业园为主阵地,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化水平。

  璜泾镇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环境优化、农旅相融相通,不断拓展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带来农旅融合发展蝶变。目前,全镇以红色文化、绿色田园为特色的休闲农旅观光线路已初步成型,杨漕村的太仓红色教育基地、雅鹿村的唐家宅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孟河村吴家湾“幸运花海”、现代农业园农耕文化以及“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等一系列农旅阵地和农旅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当前,璜泾镇将以长江红色农文旅特色康居示范区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建立长江保护科普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建设振兴等主要项目,做好“绿与红”“苦与甜”的文章,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农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业态,加速三产融合速度,启动乡村发展新引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因地制宜 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开展防疫督导检查 筑牢安全网
细化举措夯实责任
“苏翠一号”“翠玉” 喜摘省级奖项
太仓日报新闻·三农报告04因地制宜 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2021-08-06 2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