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琦 整理
砥砺奋进的五年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中共太仓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苏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胜利完成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实现突破
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1386亿元、17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1%、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1.76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数达676家
高层次人才数超2.2万人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03件
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全国首创 “双信三即”土地出让模式
累计完成注册外资55.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51.9亿美元
在太德企总数达388家
累计引进沪上项目1233个
太仓港跃居全国第8大集装箱港口
功能品质不断攀升
娄江新城全面起势,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一期竣工,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加快建设
完成19个老旧小区、30条背街小巷、13个城区农贸市场提档改造
累计盘活存量土地 3.8万亩
完成13个被撤并镇(管理区)整治提升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累计完成沿江绿化7000亩
单位GDP能耗下降18%
PM_2.5年平均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 数比率提升至85.2%,位居全省前列
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III比例达100%
“一心两湖三环四园”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442元,年均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完成新改扩建学校38个,新增学位1.95万个
党的建设取得实效
建立完善“三项机制”及激励干部担当 “1+N”制度体系
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力”工程深入实施
实现十三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
满怀激情谱写 新的精彩篇章
未来五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步伐不断提速,太仓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指导思想
>>>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要求,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紧扣“两个高于”工作导向,传承弘扬苏州“三大法宝”,奋力拼出“太仓速度”,继续做好融入上海、对德合作、以港强市“三篇文章”,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努力把“上海下一站”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下一站上海”的奋斗追求,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激情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太仓精彩篇章。
具体目标
>>>
产业体系更趋完善、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城市能级加速跃升、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目标要求
>>>
根本在于解放思想,关键是要拼出“太仓速度”。“太”变成“大”,就要少一点娇气、小气和傲气;“大”变成“太”,就要多一点勇气、 志气和锐气。
(一)拼出“太仓速度”,就是要聚焦争先领先率先,永葆火一样的奋斗激情:要勇当“尖兵”;要勇当“猛虎”;要勇当“黑马”。
(二)拼出“太仓速度”,就是要坚持苦干实干巧干,淬炼铁一样的责任担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要抓到要害处、点到穴位上。
(三)拼出“太仓速度”,就是要增强定力魄力毅力,涵养海一样的事业情怀: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要发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
板块区镇定位
港区(浮桥) 要满怀激情、勇立潮头,全速推动量质齐升,全力以赴争先进位,当好主力军、压舱石,迈出“十年再出发、建功现代化”的豪迈步伐。
高新区(科教新城、娄东街道、陆渡街道) 要拓宽视野、登高望远,跟国内最强比,向国际一流学,拿出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豪气,作出更多全局性、引领性贡献。
城厢镇 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经济更强、环境更美、民生更优,展现“城关镇”的担当作为。
沙溪镇 要发挥底蕴优势、彰显重镇风范,加速建设“太仓药谷”,打造最美“江南古镇”,更好地发挥硬核支撑作用。
浏河镇 要拿出江尾海头的胸襟和气魄,抢先一步融入上海、靠前一步拥抱主城,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蝶变跃升”。
璜泾镇 要激扬红色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加速奔跑、多作贡献,奋力当好全市发展生力军。
双凤镇 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着不让扩总量、提质量、强特色,把江南“福地”建成发展“高地”。
顽强奋斗推动跨越发展
集中力量做好“三篇文章”,加快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打造沪苏同城“桥头堡”
更多领域更高水平率先实现与上海的同城化,率先形成“同城化都市通勤圈”
打造对德合作“示范区”
推动对德合作上升为国家级平台,确保2025年德企总数突破500家
打造以港强市“升级版”
打造竞争力强的临江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 “物流通道”向“物贸基地”转型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转型,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筑牢项目建设硬支撑
把招商引资摆在“头版头条”
构建产业集聚强磁场
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提升创新发展驱动力
到2025年高层次人才数超4万人,科技领军人才数超700人
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0%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投资兴业新高地
提供高效智能的政务服务
努力建成标识鲜明、赋能高效的“数字太仓”
营造最具活力的市场环境
切实增强企业“信心指数”
强化精准优质的要素保障
做到“好项目落户不缺土地、好产业发展不缺空间”
更大力度提升功能品质,持续彰显田园城市新魅力
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娄江新城初步建成与上海无缝衔接、高端资源集聚、绿色生态宜居的精品之城
狠抓城市精细管理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系统深入抓好生态建设,精心绘就全域全景新画卷
打造沪苏同城“桥头堡”
确保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III类及以上
狠抓生态保护修复
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用心用力增进民生福祉,丰富提升幸福太仓新内涵
提高富民保障水平
促进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形成在太仓“读书好”的生动局面,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奔波、 未病有效防”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打造更高水平“平安太仓”
纵深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
坚决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坚定“志不改、 道不变”的信念决心
坚决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彰显“敢担当、 善作为”的鲜明特质
坚决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树立“强基础、固堡垒”的工作导向
坚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