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静/文 见习记者 谢海涛/图
“道路,始于足下,通往远方,连接人心,奔向幸福。说得太好了,我们这些年可不是一直在奔向幸福嘛!”昨天下午,在位于新浏河畔的“百年沪太路 启航新征程”沪太路建成百年纪念展上,58岁的陆渡居民李萍和几位老姐妹一起,边走边看,不时发出阵阵感慨。
当天,这一展览迎来了组团观展的机关单位、学校,以及众多自发前来的市民,人们在照片与实景的切换中,感受着百年沪太路的变迁,畅想未来沪太两地之间更便利的交通往来。
回首百年沪太路
始建于1921年的沪太路,是我国第一条商办省际公路,也是上海到外省市最早的公路,它南起上海市静安区,北至太仓市浏河镇,全长约38.5公里。
“百年沪太路”这一展区,以“1921:乡贤并举、开创之路”“1937:抗日救国、奋战之路”“1949:红色记忆、新生之路”“1978:改革开放、发展之路”“2021:互融互通、同城之路”为节点,介绍了沪太路百年发展史。从最初乡贤们筹建沪太路开始,这条路就不仅仅是联通两地的物理通道,更是重要的经济之路、教育之路、发展之路。
“我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太仓人,从小就经常往返于上海、太仓两地间。”李萍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去上海就必得走沪太路,加上等车的时间,单程就要用半天,后来沪嘉高速公路通车了,从太仓到上海市区驱车只要一个半小时,再后来,岳鹿公路和嘉定城北路正式打通,沪太两地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现在,我们家人经常说,住太仓和住上海没有住在两座城市的感觉,就是一体的。你看我家附近马上要造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闵嘉太线也要来了,就感觉生活在太仓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李萍骄傲地说。
“作为太仓人,看着展览里沪太路的变化,了解到太仓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感觉特别自豪。”陆渡中学学生徐非涵说,看到沪太路从煤渣路、石子路再到水泥路、柏油路,历经百年风雨,不负造路初心,这条路促进了沪太两地的互融互通,自己也深刻感受到,要努力学习,成长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拥抱时代机遇建设美好娄城
扬帆起航正当时
走完“百年沪太路”展区,观展者们来到新浏河旁的亲水平台,这里竖立的3块展板,分别展示着“太仓与上海对接道路规划示意图”“太仓‘5+1’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和“闵嘉太线规划示意图”。站在平台上向南眺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嘉定企业,而未来的闵嘉太线,将穿过眼前的新浏河,深入太仓经济腹地,直达太仓站。
如果说,沪太路代表着连接两座城市的交通1.0时代,G15沈海高速则进入了2.0时代,去年开通运营的沪苏通铁路更是将“沪太同城”跃升到了3.0版本,未来,闵嘉太线将成为太仓交通4.0版本,从太仓出发,仅需26分钟即可到达虹桥枢纽。
“从百年沪太路到闵嘉太线,交通的快速发展,正是整个太仓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历史机遇的太仓,将在区域竞争中实现赶超与崛起。作为一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太仓的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来自市行政审批局的徐蓉说。
走进“启航新征程”这一展区,展望未来,太仓正在开启全新的征程。拔地而起的娄江新城,加速推进建设的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以及越来越美丽、宜居的幸福之城,都让观展者发出了内心的感叹:“我们的城市,正在新征程中走向明天的辉煌。”
“太仓在拥抱时代机遇,我们作为太仓人,更要拼搏奋进,共建美好娄城!”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的丁伟欣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