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志婷)“莫书记,你好!廉勤监督平台发现一项你辖区的社会群众监督事项已经超期;张书记,你好!你镇处理的一起社会群众监督问题,群众评价未获满分,请关注一下……”日前,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通过苏州市基层廉勤监督平台——太仓市分平台,对平台上社会群众监督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和跟踪。
接到电话后,相关镇(区、街道)纪(工)委负责人,迅速深入一线,实地了解问题原因、倾听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了上级督办的问题。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基层廉勤监督平台的宣传推广,在社区办事大厅、公交车车身、微信公众号等显著位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始终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日常监督重点,特别是做好防范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作。“打造群众参与监督的平台,只是一种监督形式的创新,更应该注重形式背后的内容。”该负责人表示,社会群众反映的问题,只有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市纪委监委不断加强跟踪监督,督促责任落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平台共收到社会群众反映问题34件,解决率97%,平均处理时长1.81天。
这是一个由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团队、外聘工程师组成的朝气蓬勃、创新活力无限的团队——
他们把“智能水刀”带到太仓
□本报记者 王俊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至柔而至刚”。如今,先贤之语已变成生动的现实:用水来切割物体的水刀,凿穿岩石、削断钢铁、分离海绵都不在话下,几乎无坚不摧。随着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人才集聚效应的显现,水刀这种尖端技术也被带到了太仓。
走进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一楼展厅,只见显眼位置摆放一台名为“五轴联动智能水刀”的设备。这台设备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张仕进,原本是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今年被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引进,担任高能束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院主任。
张仕进曾赴美国留学并留美工作,后回国定居,专注于高能束智能数控机床、高能束机器人的研究及成果转化,现持有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正在申请10项发明专利。2013年,他与前同事带领团队共同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智能水刀,用独特的控制理念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软刀子”精密控制,打破了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实现转化,产品在国内航天、航空、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领域获得了应用。”张仕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五轴联动智能水刀带到太仓,是打算在这里对其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并着力提高其产业化应用水平。
据张仕进介绍,水刀切割是继激光切割之后一项新兴的高能束加工技术。上世纪70年代初,在北美出现了以高压水射流为切割工具的水刀技术,80年代衍生出掺有磨料的磨料水刀技术,90年代水刀技术在欧美逐步普及。
“水刀切割过程是一个高速磨削加快速冷却的过程,没有热损伤和热变形,没有烟雾和粉尘,绿色环保。相比之下,激光切割虽然切割速度较快,精度也不低,但在切割表面时会引起‘烧伤’,切缝处会引起弧痕和热效应,同时对有些材料切割不理想,甚至无法切割。”张仕进历数水刀的优点,“简单地说,激光能切的,水刀一定能切;激光不能切的,水刀也能切。”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了水刀技术,但由于缺乏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国产水刀始终停留在较为低端的阶段,无法进行精密加工,直到张仕进与合伙人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轴联动智能水刀,局面才被打破。这套系统通过使用五轴联动技术,实现了精准切割,使国产水刀进入精密加工领域,从而大大拓展了国产水刀的应用范围,彻底打破了高端水刀市场完全由欧美主导的格局。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对智能水刀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每一个机加工车间都可能是智能水刀的潜在用户。”张仕进十分看好五轴联动智能水刀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决心加快其进程并已付诸实施。
背靠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这棵大树,面向太仓乃至长三角这个国内制造业基础最为雄厚之地,张仕进的干事激情前所未有的高涨。“目前,我的团队人手已基本配齐,这是一个由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团队、外聘工程师组成的朝气蓬勃、创新活力无限的团队,大家将把才华和青春挥洒在太仓。”他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