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第四小学 四(4)班 魏哲浩
想必大家都收看过天气预报吧,那你们知道天气是如何预测的吗?
今天,我们市融媒体中心小记者有幸来到了市气象局,探索气象的奥秘。我们先来到了会议室,市气象局的叔叔通过PPT的形式,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原来天气预报是根据太空中卫星拍的云层图,结合地面上相关探测设备探测到的数据,再经过分析,最终得出天气的预测。叔叔又告诉了我们一些气象设备的作用,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并向我们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之后,叔叔还告诉我们天气对大自然的伤害,比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会使得原本干旱少雨的地方发生洪灾,拉尼娜现象则正好相反,它会使干旱的地方更加干旱,多雨的地方更加多雨。
之后叔叔带我们来到室外的探测区域,只见那里摆放着很多造型各异的探测仪。我们一走进去就被一个名叫雨量桶的仪器吸引住了,这个雨量桶上面布满锈斑,里面是一个漏斗状的圆锥体。叔叔看到我们都很好奇,就告诉我们:“这个是以前的雨量桶,需要人工操作,现在的高科技雨量桶在那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雨量桶,它的外形和旧的一样,近看里面的结构却有变化。它是用来观测降水量,从而判断是否下雨以及雨量的大小。我还看到附近有一个白色的大盒子,叔叔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百叶箱,里面有温度计和湿度计,顾名思义,那是用来测量温度和空气湿度的。不远处还有个特别显眼挺拔的“电线杆”,它就是风向标,利用顶部的箭头来探测风向,真是科技感十足……
经过这次的气象之旅,我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结合卫星云图,以及地面上测得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整合而成的。虽然每天晚上电视上播报的天气预报只有短短几分钟,可这背后有着很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分析、整合,最后得出精准的气象数据。
这次体验让我大开眼界,带着市气象局叔叔赠送给我的气象科普书籍,我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气象之旅。在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让我们一起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