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硕
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今年,市商务局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利用外资再攀新高,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基本盘,强化创新保障消费市场繁荣稳定,不断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商务经济成绩单
●2021年1~2月,我市完成注册外资3.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其中,外资新项目支撑作用明显,16个新项目注册外资1.79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1116万美元。新引进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达6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3个。
●完成进出口总额24.2亿美元,同比增长40.5%。通过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基本盘,我市不断推出一系列稳外贸政策。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外贸新业态,鼓励支持外贸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同比增长47.8%,增幅居苏州大市第一。春节期间,我市各大商超、汽车城营业额对比去年同期普遍均有较大增长。其中,太仓万达广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8%,华联商厦增长149.3%;住宿餐饮企业显示出从疫情影响中复苏迹象,年夜饭生意火爆。
抢抓机遇,力促外资稳中提质
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围绕太仓“11155”产业目标,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科创项目资源,加大招引行业龙头、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外商投资项目,持续壮大先进制造骨干企业方阵。积极培育柔性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材料、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等前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注册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新批1家外资总部企业。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级扩大开放外资政策,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相关细则和配套法规,放大商务转型升级资金和对德产业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引导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强化对外资项目注册、开工建设、生产运营等的全流程精准服务,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和共享机制,定期走访有增资潜力的重点企业,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强化投资促进工作。抢抓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调整的机遇,化危为机,鼓励企业积极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同时加强信息收集,做好本地产业链情况梳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大招引力度,并鼓励企业结合收购、并购等方式,拓展产业链。重点办好“金秋经贸月”“德国太仓日”等大型活动,提升我市对外影响力。
加快转型,激活外贸发展新动能
全力挖掘外贸增量。稳住外贸基本盘,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贸易区域结构转型,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进一步拓展以东盟为代表的新外贸增长极。积极引进可以形成进出口增量的新项目,鼓励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对现有进出口较大的商贸企业想方设法挖掘潜在进出口增量。
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关注我市龙头企业的进出口情况,继续做好“一企一策”,引导重点外贸企业争取总部订单和产能分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帮助外贸企业拓市场、保订单,疏通产业链环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外贸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参加网上购物节、展销会等,扩大出口转内销线上销售。强化政策支持,继续加大金融融资服务和保险保障力度,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完善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将监测范围拓展到对美出口500万美元以上企业。
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促进贸易多元化发展,启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工作,编制并推动出台太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方案,科学推动贯彻落实。大力发展港口物贸、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行业,推进重点行业不断突破,提升服务贸易对进出口的贡献占比。加强特殊监管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一般纳税人资格政策作用,争取高端保税企业落户。
扩大消费,推进商贸运行稳定繁荣
保障消费市场平稳运行。着力稳定批零住餐指标,加大对批发30强和零售10强重点企业的监测和指导力度,推动电商企业上限入统,提升对GDP贡献度。制定2021年度消费促进计划,继续组织实施好“五五购物节”“双12苏州购物节-乐购太仓”等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巩固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回升的良好势头。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消费,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引导中小百货商场向邻里型社区购物中心转型,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个性化订制、柔性化生产,打造适合太仓本地需求“小而美”的网络新品牌。
促进商贸体系转型升级。继续做好各类商业特色街、特色商业社区的申报工作;持续推进“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等先进创建;推进更多社区便民惠民商业网点设施的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加强本地特色新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和零售网点转型升级,加强生活服务与农村商业对接,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强化电商人才培训,创建各类示范项目,引导电商公共服务功能体系建构。
常抓不懈保障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加油站和商业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成品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新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中科学调整加油站和商业场所的功能布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多面发力,争取对德合作再攀新高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主动应对疫情影响,加强对德国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深度挖掘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链。结合实际情况,补足、补强我市现有产业链缺口。促进德企和民企深度合作,带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中德科技合作联盟、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创新基地等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法兰克福太仓创新中心实质性运作,加速太仓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海外离岸创新孵化中心揭牌运作,放大中德联合创新中心功能辐射,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双元制培训的智能化、数字化提档升级,培养更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新型双元人才。接轨国际人才评价标准,探索中德双方在技术工人评级认证、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互认、互助。
打造更高层级合作平台。加快推进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打造国家级对德合作平台,争取上级层面出台支持性政策文件。积极申报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德联动创新发展区,争取国家相关开放型创新型政策在太仓先行先试。
深化城市人文合作交流。密切与德国各界联系,强化与德领馆、德国各类商协会的互动。依托江苏省友好省州关系平台拓展城市间交流合作。打造德式生活场景,探索引进德国酒店、学校、诊所和金融保险机构等德系服务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