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名为“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很多年轻人纷纷表示自己是其中一员。《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也指出,纵观各个代际的睡眠现状,以0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报见习记者 董沁妍
■睡眠问题形形色色
网友“大大大触”是一位新手妈妈,入睡时间大概在晚上9点到10点,自从有了宝宝,她的睡眠时间就断断续续的,“宝宝半夜会醒,哄他重新入睡的时间要几分钟到两个小时不等。”现在,她已经掌握了“秒睡”的技能,只要一阖眼,马上就能进入梦乡,但起夜的次数太多,还是经常会犯困。
网友“是地”在出版社工作,最早也要晚上11点半睡,“白天工作太累了,只有晚上这段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就想着要多享受一会儿,舍不得早睡,就是现在说的 ‘报复性’熬夜。”尽管这样很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但是他下不了早睡的决心。
网友“樱小蛋糕”是一名研三学生,往往在凌晨一点之后才入睡,“最近我正忙着考博,白天的时间都用来背书和做实验了,只能在晚上抓紧写毕业论文。”她表示自己的睡眠质量很不好, “躺着躺着,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就爬起来继续与论文‘搏斗’。”
网友“西造”是一名报价文员,每晚十二点之后才会入睡,“我入睡挺难的,如果超过三点还没睡着的话,那就整晚都睡不着了,第二天昏昏沉沉、哈欠连天的。”他对自己的这种状况也很苦恼,“明明很困,但闭着眼睛就是睡不着,最后受不了了,就又拿起手机玩了。”
他们,只是众多有睡眠问题的年轻人的几个缩影。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整夜觉醒次数大于等于2次,且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情绪低落等,都属于失眠症状。
■努力对抗“睡不够”
网友“西造”在长期熬夜下,免疫力下降,每次感冒都逃不过,他表示已经在慢慢调整了:睡之前把手机放在够不着的地方,看看比较容易令人犯困的书……目前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他打算再试试其他的方法,例如冥想。
睡眠不足导致的身体不适,网友“樱小蛋糕”也体会到了。“有时候心脏突突突地跳,特别不舒服。还有一次,我论文写到凌晨三点才睡,起床后左耳耳鸣持续了一整天,之后就不敢再这么晚睡了。”为了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她每天晚上都会泡脚,“就我个人来说,作用还挺明显的,虽然睡眠时间貌似没增加,但明显感觉到自己睡得更沉了。”
《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运动人群失眠困扰比例仅为10%。网友“风味酸牛奶”虽然没听过这个结论,但从身边人得到了启发,“我妈妈每天都要走一万多步,傍晚还去跳广场舞,不仅晚上睡得香,第二天起得也很早,整个人充满活力。”和妈妈比起来,他反而更显“老态”,羡慕之余,他也和妈妈一样“动了起来”,“运动一个星期左右,就有效果了,入睡快了许多,白天人也精神了。”
睡眠至关重要,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脱发、记忆力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了实现“睡眠自由”,赶紧寻找能让自己睡个好觉的办法吧,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