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静
3月以来,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读党史、学党史、用党史”的学习热潮。如何让老年党员们“学习不掉队”“学得更轻松”?我市创新依托有线电视、乡音收音机等载体,开发云端课堂、用太仓方言录制理论音频课程等,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3月16日下午,城厢镇“党史学习”有线电视栏目正式上线。城厢镇为民服务中心内,南区社区党委副书记钱蓉蓉正在镜头前用生动通俗、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党史故事;同一时间,府东社区一处民居里,89岁的老党员杨宝华打开客厅里的有线电视,在“善美城厢”板块中找到视频链接,认真收看起这节课程。
“我们在镇集成指挥中心综合一体化平台上开发了‘数字冬训’模块,由‘中央厨房’统一‘配菜’,依托大数据系统、有线智慧网络,向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家中云端精准投放学习内容。”城厢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该镇正结合时事新闻、太仓地方革命历史等内容,制作党史学习教育视频、图文等微课程,为党史学习注入更多活力。
更多的老党员,正在通过无线电波,收听党的声音。3月18日,城厢镇梅园社区党委书记凌燕秋将录好党史音频的“红梅之声”收音机送到社区老党员霍耀林手中,并手把手教他操作。凌燕秋告诉记者,梅园社区有300多名党员,其中不少是腿脚不方便、平时较少出门的老年党员。社区党委根据老党员们的实际情况,订购了100台“红梅之声”收音机,并专门录制党史知识专题音频,让老党员们听听课程,足不出户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事实上,类似的收音机已经在太仓农村老党员群体中实现了全覆盖。璜泾镇杨漕村里,老党员杨增福打开手边一个红色收音机的开关,插入U盘,一个清晰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杨增福倍感亲切的是,收音机里的课程是用太仓方言讲述的。
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发放可插U盘的乡音收音机1000余台,全市每10名农村老党员配备一台乡音收音机,确保9000余名农村老党员全覆盖。优选会方言、善宣讲的“理论飞燕”,用普通群众能听懂、愿意听的“地方土话”“乡间俚语”来录制理论音频课程。同时成立学习小组,根据“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学习”的原则,变农村老党员家的“客堂”为“课堂”,让农村老党员在“家门口就能学”。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年,全市还定制了一批取材于党史的红色广播剧,进一步丰富收音机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