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周刊·银龄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宵节中的养生元素

  

  

  

  □陆钟其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不少活动有养生促健康的作用,于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比如元宵猜灯谜活动。这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是元宵节中一项有趣的智力游戏,深受人们欢迎。最近看到一则谜语,谜面“一生别离为耕耘”,谜底要求打一四笔字。猜是“一生别离”解释为“生”字中的“一”字告别离开,于是把“生”字中最下面的“一”字拿掉,即成牛年之“牛”字,而“为耕耘”正好是牛的专长。在猜灯谜的时候脑筋要转转弯,其结果是增加了脑部运动。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增加脑部活动,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水平和思考能力。俗话说“人老脑先衰”,如大脑不衰,则精神焕发,身体也就青春常在,现在也有人认为动脑益智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当然,元宵节中最明显的养生元素当数“走三桥”了,因为适度运动有益健康。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应太仓首任知州李端所请,由桑悦主编《太仓州志》。在第十一卷中记有:“正月十六夜,老妪率妇女历三桥,云免百病。”

  《太仓州志》中说正月十六才“走三桥”,并不是笔误,而是涉及到古代元宵节的假期时间长短。古代元宵节的假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从一天开始,先是延长、扩展,后来又缩短,呈“人”字形曲线状。据记载,汉代时元宵节的假期只有一天,到唐代发展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大大扩展,与春节相衔接,自初八点灯,一直要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期。 到了清代,节假期又缩短为四到五天,而且其起始日大多为正月十五,也就是说,从唐代至清代,正月十六都包含在元宵节假期之内。当然,在整个假期中都可以“走三桥”,但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我们太仓妇女就选择月亮最圆的时候“走三桥”。此中固然有可以更好地赏月和夜间比较明亮的原因,也寓意着更加“团团圆圆”。而州志中说“历三桥,云免百病”则明显是说这个风俗与养生健康有关了。

  古代太仓冬季寒冷,节庆时聚在家中庆祝热闹一番,高兴快乐自不必说,但也造成了家中空气质量因人多嘈杂而下降。所以在团聚喜庆之后乘着月色到户外走一走,此时外面的空气质量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优良”级别,因此外出“走三桥”既能锻炼腰腿,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又可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再者还可游田园而赏小桥流水风光,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古时太仓“走三桥”的时间一般在晚上八九点钟之后,因为即使在元宵节假期之夜,妇女们自由外出游玩也要等到安排家人吃过晚饭后。而作为节日夜宴,当然也不能草草了事,大家吃好后要收拾一番,再加上有的家庭还要进行迎紫姑等仪式,待全部搞定,主妇们才能放心地外出游玩,所以明代太仓的陆伸在《走三桥·竹枝词》中说:“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这就隐含着妇女要做完家务后才能成行的意思,所以走遍三桥时“灯已落”,鸡快要叫了。

  “走三桥”所走之桥都有个吉利的名字,如《嘉庆直隶太仓州志》载,太仓城内妇女走的三桥是位于太仓州衙东的太平、吉利、安乐三桥。而据“百度百科”介绍,其他地方亦然,如吴江的“走三桥”是指同里古镇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上海南翔旧俗所走的三桥则名太平、吉利和隆兴等。

  在“走三桥”时,《太仓州志》特别点明要老妪率领,更是彰显太仓特色,不仅说明这项活动适宜老年人,更是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太仓的老人注意适当运动,不仅长寿、健康,而且家族兴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影像
   第05版:周刊·银龄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广告
闲话“小热昏”
七律·少年夫妻老来伴
元宵节中的养生元素
太仓日报周刊·银龄05元宵节中的养生元素 2021-02-24 2 2021年02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