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
春节期间,住在体育弄的胡凤华饭后都会出来散散步,看着改造一新的体育弄,他觉得生活得越来越舒心了。
胡凤华今年60岁,在体育弄附近住了40多年。“体育弄原来是老旧的水泥路,坑坑洼洼的,如今坑洼不平的水泥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又设置了路人行走的人行道板,增设了雨污管道,加装了路灯等,完全变了样。”胡凤华说,南园路两侧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体育弄是不少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改造后道路更漂亮了,学生行走也更安全了。
无独有偶,改造后的S弄地块也是如此。原农林局西侧的S弄边上的小游园成为很多市民春节期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孙文霞前几年从老家来到这边帮忙带孙子,她说,刚来的时候小游园的地方还是大水坑,水坑里面是污水和垃圾,周围环境也很乱,“改造之后,现在这边环境可好了,天气好的时候我就带小孩出来溜达,很多小朋友会在这边玩耍。”据孙文霞介绍,以前S弄又狭窄又坑洼,每到下雨,路上全是水,附近车辆随意停放,拥堵不堪。改造整治后,这里的老旧房屋刷上了新漆,路边空地划定了不少停车位,环境焕然一新。
体育弄和S弄面貌的改变,得益于市城管局实施的城区背街小巷提档改造工程。
“城区背街小巷提档改造工程连续三年被列为政府实事工程,旨在改善我市背街小巷情况,着力营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在2018年改造了11条背街小巷及地块,在2019年改造了10条背街小巷及地块,去年又改造了9条背街小巷及地块,“三年来,市城管局牵头实施了30条背街小巷及地块的提档改造工程。”
在每年项目立项期间,市城管局组织属地政府、社区、居民代表等,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商家店铺和周边居民等形式,对各条背街小巷集中开展民意调查行动,并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群众建议,注重将道路改造与老小区改造相结合,把民生关注的停车设施、弱电管线、雨污水、积水点等内容纳入综合考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充分挖掘停车资源,改善老小区停车状况,并适当新增绿化、小游园等配套设施,将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由道路整治工程拓展成涉及平整道路、增设路灯和沿线绿化、截污纳管等多项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负责人介绍说,在每条道路的设计中,充分挖掘太仓历史文化,根据道路定位、建筑形态及元素,打造和谐太仓、文化太仓、民生太仓,彰显历史底蕴,赋予背街小巷更多的人文内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城管局坚持“多做一点、多带一些”,大到雨污水管道、电力杆线、建筑群立面,小到百姓的停车棚、晾衣架、门口台阶,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帮助解决,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如今,为期三年的城区背街小巷提档改造工程已圆满收官。提档改造后的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赢得了广大市民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