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东风和煦、春潮涌动。昨天,苏州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在太签约,在苏州与中国商飞的深度合作中,太仓被赋予重任、寄予厚望。我们要紧紧抓牢合作契机,乘势而上,进一步彰显“做航空、到太仓”标识度,为航空产业太仓板块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航空产业被喻为“工业皇冠”,是产业链高端的标志性行业。近年来,我市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全力构建航空产业链和生态圈,不断吸引航空产业相关企业、平台入驻,努力提升产业能级、打造新增长极。中国商飞公司实力雄厚、技术领先,是中国航空产业的引领者。进一步加强与商飞合作,是临沪城市太仓发展航空产业的题中之义和必由之路,将对推动航空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行业知名度具有深远影响。
协议签约,是持续深入、广泛合作的开端;抓好落实,实现共识转化则更为关键。苏州市政府与商飞公司明确的合作内容,可操作性强,在太航空航天相关机构单位均有机会深度参与。这无疑是推升太仓航空产业疾步攀高的一次重大机遇。如何进一步扩大在太高校、研究院所与中国商飞的前沿创新合作,实现更多创新成果?如何疏通连接应用基础研究和市场化快车道,将更多原创成果在太仓产业化?如何引导、支持更多有潜力企业进入中国商飞配套目录,实现升级发展?回答好这些最为直接的问题,可以为太仓攀登航空产业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借力商飞,太仓航空产业站上了高平台、新起点,也激励着我们瞄准广阔蓝天“振翅飞翔”。要在优化产业生态上下功夫,做强载体平台,引导更多行业企业来太落户,加快形成航空产业集群;要按照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础,发挥对外开放优势,在国内外航空整机装备、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高端制造和航空维修等高价值服务环节发力,加快打造具有太仓特色的航空产业体系;要建立健全航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积极吸引航空人才、科研团队来太,推动形成更多全国航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创新成果,以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众多目光聚焦太仓,为新一年太仓航空产业蓄势发力拉开序幕。抢抓机遇时不我待,乘势而上敢为人先。让我们以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奋力拼搏、主动作为,加快培育航空产业新动能,为太仓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