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琦/文 计海新/图
社区——这个一直未被重视的消费场景,在近两年成了“新零售”的试验场。
近年来,各种“新零售”业态层出不穷,位于零售终端的社区便利店,也成为了“战场”。对于投资机构和初创企业来说,社区消费具有强刚需、高频次、高粘性的特点,社区便利店作为社区消费的主要场景之一,成为“新零售”大势下的重要用户流量入口。于是,“新零售”各方纷纷在太“跑马圈地”,这对运营模式原本就较为保守的便利店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日系连锁
便利店抢滩太仓市场
最近,日资罗森便利店在太仓同时开出2家店,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体验。
作为日系便利店,当然有许多日本元素,聚集了许多日本品牌商品,如日本小林、不二家、明治等,鲜食产品中有寿司、饭团这样的日式食物。相比传统小超市,罗森定位更年轻、高端,有不少普通超市内鲜见的进口零食、酒水。在日化用品的销售上,也带有很强的日式风格。像这样的日系便利店里面商品陈设井然有序,走的是文艺小清新范儿。
罗森的最核心业务是鲜食,店内提供丰富的餐品,包括炸物、烤物、关东煮、三明治、西点等,还有需要加热的自制便当、咖啡等。顾客买后,服务员帮助在微波炉里“叮”一下即可食用。店内还摆设了小台板、桌椅方便顾客就餐。
一天上午,记者到该便利店的时候,发现店内提供鲜食的两个货架上已经空空如也。店员告诉记者,一早就卖完了。记者在店内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来光顾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冰皮月亮蛋糕、脆骨丸、溏心蛋,我是必买的!”“我喜欢烤串和鸡肉丸!”“关东煮当属第一”……在采访中,顾客大都冲着店内的鲜食去的。
电商巨头
升级本地“夫妻店”
“新零售”是电商巨头的热词。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也开始入局太仓市场,和直营模式不同,像这样的便利店几乎都是对现有夫妻老婆店的改造升级。
在府南街上的一家天猫小店,店招上印着天猫的LOGO,店铺内还设置天猫专属货架,销售不在线下零售渠道销售的零食及进口商品。在陈设、环境方面,基本和日系连锁便利店无异,而且跟日系连锁便利店一样实现了24小时运营。在记者看来,唯一有所不同的是,相比罗森,虽然天猫小店也有饭团和关东煮等鲜食,但是在品类上还是与日系连锁便利店有很大差距。
天猫小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他们的小店不仅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还借助天猫物流强大的配送团队,实现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的服务。
本地商超
拓展阵地迎战
作为太仓最老牌的连锁便利店——仓建超市,已经深耕太仓零售市场20多年了。对于各种“新零售”的冲击,似乎并没有感到“慌张”。
“去年在疫情的情况下,公司营收还实现了增长。”公司经理许玉蓉表示,“虽然受到了网络零售、‘新零售’的冲击,感受到了压力,但是相信能‘守住阵地’。”
据介绍,目前太仓有29家仓建连锁超市,分布在全市各个镇区。与“新零售”的受众定位不同,本土的社区便利店受众定位更多的是中老年人。家住桃园三村的张阿姨每天都会去家附近的仓建超市挑挑有没有便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她相信仓建的信誉和品质,而且超市就在家附近,方便!
随着“新零售”的冲击,去年仓建还关闭了几家地段不好的超市。一边是关店,一边却正谋求着开店。太仓老牌卖场大润发最近在找门面,准备开“新零售”便利店——小润发。大润发负责人杜芳表示,“说实话,这两年线上社区团购增长迅速,卖场销售呈下降趋势,在我看来,社区‘新零售’便利店是有益的补充。”与其让外来的“新零售”占领市场,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击。
夫妻小店
为生存从事“兼职”
丁建芬在洛阳路上开了家小超市,服务附近小区居民和餐饮店。与“新零售”便利店相比,夫妻店基本没什么装修,更没有年轻人喜爱的鲜食,主要经营烟酒和日用品。“附近居民买袋料酒、盐,或是买包烟都会到我店里,他们觉得方便。”丁建芬表示,为了多赚点钱,她一般守店到晚上十一二点。
当然,她的小店在互联网冲击下,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最近两年,她又拓展了两项新业务:社区团购提货点和包裹代收点。记者跑了市区的几家“夫妻小店”发现,有不少都承接了社区团购提货和包裹代收业务。在很多店主看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都要和“互联网+”沾点边。
记者手记
互联网+服务将是核心
不管是天猫小店的进驻,还是大润发的便利店计划,或多或少都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号——带有服务功能和互联网属性的社区便利店将是未来零售的主战场。
从商品结构来看,社区便利店主要是为附近居民提供一站式采购的便利。服务是互联网+便利店扎根社区场景的又一大表现:比如为顾客提供免费充电、WiFi、饮水、加热等服务。推出的帮客服务,涵盖家电检测清洁、空调移机、电脑软件安装、保洁等等。当然,除了收件箱,借助社区便利店将解决最后100米的快递服务难题,为社区消费者提供送件揽件服务,特别是生鲜食品。
此外,在不同的生活场景,社区便利店售卖的东西也会有区别。如果面向居民消费者,可提供更多的是生鲜蔬菜、生活用品等商品。如果面向白领消费者,社区便利店则会更多地提供鲜食和热饮咖啡等,成为社区共享冰箱、共享厨房。这些举动都刷新了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