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双凤镇新湖小学立足本土农耕文化,实施“生态融教 育心育德”创新创优项目,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生态观。
——本报12月26日报道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太仓有多所中小学校都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内容,并以多种方式开展。新湖小学的“生态融教 育心育德”项目只是其中一种,实施虽不久,却颇见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都是国家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可以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如何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呢?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将生态文明教育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教育界专家指出,现阶段,生态文明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生态文明教育也需要众多学科共同参与,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各类课程和教材。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应当更积极地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方式方法,补齐相关短板。
其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要出现在课堂之上,更要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之中。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不单单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责任。家长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向孩子灌输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生态环境部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影视行业等,都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学校、家庭教育的不足。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行动能力,把生态文明理念变成生活习惯。家长和教师可以多鼓励支持孩子开展捡拾垃圾、植树、骑行、亲近大自然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导孩子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平时更应教育孩子从日常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切实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