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历史遗迹、线上平台等各类资源,量身定制建设方案,打造党员教育立体化矩阵——
□本报记者 张瑜
近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我市结合新时代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深入开展“初心智慧学堂”建设。按照按需施教、因地制宜总要求,结合农村、社区、学校等功能情况,选择面积适中、具备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各类场所进行学堂建设,目前共拥有“初心智慧学堂”120家,构筑起党员教育高地,有效满足了党员实际教育需求。
在天镜湖边有一座两层小楼,这是太仓城投集团党委于去年建成的“先锋驿站”“初心智慧学堂”。这里不仅有美丽湖景,更有丰富的学习资料、多彩的学习活动,是一座集学习、活动、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活动中心。此举推动该集团党建阵地由室内向室外延伸,教育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型,服务对象由党员向广大群众拓展。据介绍,该学堂不仅是党建教学基地,也是党建和文化建设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专家授课、主题宣讲、书记上党课、户外微宣讲等多种形式狠抓党员教育,旨在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党组织活力,激励广大党员主动担当作为。在这里,党员们可以伴着书香、茶香、咖啡香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创新互动方式助推国企党建“强内涵”“上台阶”。
“先锋驿站”“初心智慧学堂”是全市各具特色的党员学堂的一个缩影。基层党员众多、成员分散,如何利用好资源、开展有效学习是党员教育的现实难题。我市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历史遗迹、线上平台等各类资源,量身定制建设方案,打造党员教育立体化矩阵,让学堂从物理空间升华为信仰空间。依托市级、镇区(街道)、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初心智慧课堂”,形成集教育、展示、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并打通共享渠道,一大批特色鲜明、内涵深厚的课堂在城乡大地、机关单位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学互促。同时,将公共纪念场所有效利用,让公共文化场所、主题公园、革命遗址、历史纪念地等在学堂建设中变身“场景课堂”,打造“红飘带”实境教学联盟,开展“重走初心路”“沪太红飘带”等场景教学,有效丰富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的教育功能,让林则徐、戚继光等历史人物的民族精神更加亲近感人。
除此以外,我市还紧跟信息化教育的大趋势,利用政务服务场所等公共区域电子屏及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建设“初心智慧学堂”的“虚拟课堂”,打造“掌上讲习所”,开设“云课堂”线上讲授各类党史知识、专业技能,让线上、线下各类公众服务载体有效满足党员随时随地获取教育服务资源的需求。
场地有了,形式活了,还需要通过优质的学习内容将学堂用好用实。“初心智慧学堂”始终坚持党员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让学堂在党员教育中焕发常学常新的生命力。全面拓展师资来源,组建战地讲师团、红烛讲师团、草根讲师团等,在全市打造形成老支书初心传承等一批特色精品课程;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属性,把学堂建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心游园,发挥不同学堂沉浸式教育功能;以“学”为基,以“做”为要,将学堂学习与推进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农房违建等全市中心工作相融合。通过开展全市“初心智慧学堂”评选活动,全面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