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
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修身之本。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细微之处能显露您的品质。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目前含金量最高的城市综合性荣誉。日前,我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喜讯让全城沸腾,太仓昂首阔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成为全体太仓人共同的骄傲!
回首创城之路,有我们的决心和行动,有我们的勤劳和汗水。浏河,作为枢纽门户城市的桥头堡,对照测评体系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紧抓实干,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扎实的举措、显著的成果,助力全市创建工作,展示文明创建的“浏河力量”。
举旗定向,前线督战
党政班子担当创建领头雁
市创建大会召开后,浏河镇党委迅速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挂钩、协作、督查等各项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人员力量,下好创建“一盘棋”。
■高位协调,把脉顽疾。浏河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牵头抓总、靠前指挥。今年以来,浏河镇召开工作推进会4次,及时传达市创建指挥部的指示精神和专项部署,提高认识、鼓舞士气;召开创建专题工作部署会4次,研究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部署阶段性工作。
■责任包干,主动担当。坚持把创建工作融入中心任务,对照“绿皮书”考察点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担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实行班子成员“区域包干责任制”,各领导亲临一线,抓好分管领域的创建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结合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以重点考察点位为依据,划分责任区域,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协作、协调联动,畅通信息渠道。全体机关干部、志愿者全面参与到创建工作之中,合力共抓、携手共建的创建格局进一步健全。
■现场督办,立行立改。坚持对标对表,以问题为导向,实行问题销号制。针对市创建办督查发现问题,迅速分解责任清单,第一时间派单至相关责任单位或部门,基本实现问题清零;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督查,开展“四不两直”督查18次;组建镇创建督查工作组,由镇党委副书记牵头、纪委参与,组成“不定期+全日制+高峰段”督查队,走街串巷对各个实地考察点位进行全方位督导,及时反馈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制,聚焦测评“负面清单”开展督查考评,通报测评结果,以督查促整改、以整改促落实,推动创建水平整体提升。通过自我加压、主动查摆,共检查点位568个,对动态及特殊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到位,为全镇创建工作“把脉问诊”。
同频共振,群策群力
一办七局担任创建主力军
浏河镇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扁平化”管理的制度优势,注重全员协作,凝聚创建合力,强化长效管理。
■联动联治,不遗余力。城市管理持续发力:按照“分片不分类”原则,划分3支执法队伍,分管主镇区、沿沪片区及新塘片区,实现执法全镇域覆盖。浏河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三管齐下”,对违停车辆快速拖移,对户外广告进行整治,并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市政配套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最直观体现,浏河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总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道路、人行道及盲道维修,侧平石整修,以及更换井盖、施划标线、安装警示桩;划设机动车停车位及非机动车停车位,并加装护栏;补植苗木,新增绿化护栏和树池盖板。同时,要求各维护单位对全镇主干道路进行巡查,定点定人定时做好创建工作,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农村环境强力整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动中心网格巡查等创建相关部门协作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合力共抓、携手共建的创建格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发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5450份,累计悬挂宣传横幅680条、设置宣传插牌553块,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62场次;深入开展河长制改革,加大河道保洁力度,投入2000多万元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市镇村三级多条河道清淤共计约14万方,疏浚河道长度8.18公里,完成木桩护岸13.69公里。结合美丽镇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逐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垃圾分类成效显著:“三定一督”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全面推进,各类不文明行为得到明显遏制。截至目前,已有39个居民小区按照“三定一督”模式开展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垃圾分类房、垃圾分类亭75处,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86名。村(社区)联合党员、居民小组长、物业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60余次,发放居民生活垃圾投放指南近5万份。结合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宣传实践活动213次、覆盖2.3万余人次。
■长效管理,斩获成果。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劝导、整治、执法”全链式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制定《精细化管理文明承诺书》,规范商户经营,形成“自治—监管—执法”全闭环处置系统,打出城镇精细化管理“组合拳”。乱穿马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明显遏制,郑和大街、闸北路示范路建设取得实效。创建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组建“常态+动态”文明劝导员团队,采取“定点定岗+日常巡逻”模式,分解创建责任,按照“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的“三定”原则,确保责任全覆盖、创建无死角。依托第三方文明劝导员队伍“固定”力量和志愿者“动态”力量,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路口对违规行驶、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阵地完成建设,充分发挥“青益坊”志愿品牌引领作用,红色电影“周周放”、敬老专场“月月演”、公益摄影“年年拍”等常态化文明实践活动出新、出彩,今年以来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过1000场次。拓宽宣传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各类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持续加大。
全面动员,广泛参与
全镇群众争做创建主人翁
浏河镇把惠民利民作为检验衡量创建水平和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营造氛围,增强意识。广告“映入眼”:紧紧围绕“小善大美 文明浏河”特色品牌,创新设计文明景观小品、灯杆旗及“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标语等,打造文明围挡、郑和大街墙绘,并印制近10万份宣传手册加大宣传力度。依托“浏河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载体,聚焦网民群体,做好创建宣传发动。宣传“在身边”: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用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如设立身边的榜样宣传栏、善行义举榜,打造“好人一条街”,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等,通过各种方式多维度宣传。广播“传入耳”:发挥浏河本土“宣讲员”作用,录制垃圾分类等文明创建宣传音频,依托全镇应急广播系统每天定时播放,让“文明之声”村村响、户户晓。
■自建团队,志愿创建。志愿服务凝聚力:浏河镇热心群众和各部门、村(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及企业开展入户宣传,面对面宣讲文明新观念,切实提升创建知晓率、参与度。开展文明交通、诚信经营、门前三包等活动,以文明劝导为抓手,切实营造有礼有序的社会氛围。志愿活动广开展:针对疫情防控开展“公筷公勺”志愿宣传行动,有序开展“娄城飞燕进万家”文明城市创建入户宣传、“洁美家园”爱国卫生运动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紧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治理难点,下大力气根治小广告乱张贴等突出问题,通过整治一个个小环境着力构建全镇域的美丽大环境。社会风尚新引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数据库”,深化“小善大美 文明浏河”品牌建设。选树道德模范,弘扬时代正能量。以“文明家庭建设诚信积分管理”为抓手,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书香浏河品质生活”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艺精品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科技赋能,智慧支撑
指挥平台充当创建加速器
浏河镇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创建工作赋能加智,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准度和高效化。
■自动流转,提高效率。“智慧浏河”指挥中心对照“绿皮书”测评标准,结合工作实际,提炼出点位类型、问题类型、处置单位、处置期限、流转规则、结案标准、超期督办七大要素,在“智慧浏河”手机APP中开发“随手拍”工作模块,创城督导队、网格巡查员通过APP上报不文明现象,智慧平台根据预设流转规则自动派单,处置单位通过APP接收并处理办件,智慧平台审核办件处置结果,实现闭环。APP上报到接收仅需1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办件处置有期限、有督办、有审核、有倒查,实现“不会漏、不能漏、不敢漏”。
■智能运算,辅助决策。智慧平台自动统计办件,建立不文明现象数据库,根据点位类型、问题类型、处置单位、超期督办四要素,从区域位置、社会领域、处置力量三个方面分析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党委、政府合理调配创建资源提供辅助决策,适时为不文明现象高发位置、高发领域增配资源和力量,实现创建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