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琦
朱正刚是中科院计算所太仓分所院长助理,家住上海陆家嘴。“现在不管是开车,还是乘坐高铁,回上海都非常方便,时间也缩短了,几乎感觉不到这是两座城市。”朱正刚介绍说,摄影机器人、智能在线检测、工业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是研究院未来研究和开发的方向,这与太仓发展的产业方向不谋而合。
“链”就科创产业新高地
“十三五”期间,太仓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目前,我市约70%产学研合作是与上海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的,全市省级院士工作站中,约40%是与上海高校院所共建的。此外,我市先后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10所上海高校院所达成各类校地合作协议,建成“8+1”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太仓分中心,为太仓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人才来了,科技来了,产业自然而然也来了。“十三五”期间,我市强化与上海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零部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对接协作,并加大对沪招商引资力度,沪工机器人、新大洲本田、复星旅文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太仓,构建了与上海协同配套、融合互补的产业、研发和人才引育体系,积极打造上海科创产业重要功能区。“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引进上海项目1208个,总投资500.52亿元,注册资金207.22亿元。
苏州恩力稳密封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上海公司,从事航空航天、高铁与石油钻探密封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今年太仓金秋经贸月期间签约落户双凤。公司负责人刘云爵告诉记者,之所以落户太仓,正是看中了太仓的发展优势。
“打”开太仓发展新空间
“十三五”期间,太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通过公交无缝对接、打通省际断头路、推进高铁建设、实施水铁联运等交通项目一体化发展,让沪太互联互通的宏伟蓝图走向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太仓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空间正全面打开。
特别是今年,岳鹿路与嘉定城北路正式对接通车、沪苏通铁路一期建成投运、嘉闵线(含北延伸)至太仓段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等,(下转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