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加速度”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09-22
  自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市人民法院紧扣五项改革内容,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努力形成诉前调解阵地强、司法确认速度快、繁简甄别标准细、群体性纠纷化解成效好的改革局面。
  今年1~8月,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518件,同比下降0.6%;审执结10364件,同比上升5.15%;案件审判质效持续优化,其中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位居苏州全市法院第一;结收案比、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简易程序适用率、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等主要质效指标位居苏州全市法院前列,跑出了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加速度”。
  构建三层覆盖体系,建强诉前调解阵地。市法院在原有人民调解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实现对21个特邀调解组织和64名特邀调解员的入册管理,诉前调解阵地得到拓展。专业团队全覆盖。特聘市律师协会作为特邀调解组织,全市所有律所均指派律师受聘为特邀调解员,调解员法律知识储备不足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所有区镇全覆盖。将全市各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均纳入特邀调解队伍中来,实现了与基层调解组织的整体联动,助力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重点行业全覆盖。针对交通事故、物业纠纷、医患纠纷、消费纠纷等常见纠纷类型,因案施策委派相应调解组织进行对接,矛盾纠纷化解效果有力提升。1~8月,市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2166件,调解成功866件,司法确认432件,调解成功率为39.98%。特邀调解潜力得到明显释放。
  构建三项延伸体系,做亮优化确认特色。作为优化司法确认程序重点推进法院,以沙溪法庭作为试点法庭先创先试,积极打造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品牌,苏州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等来庭调研时予以充分肯定。确认节点延伸到诉前。安排专人分别对接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和行业调解队伍。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当日进行审查并进行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可当场立案、送达,具备条件的当天开庭审理、宣判,实现当事人“只跑一次”的办案效果。对接专线延伸到法庭。沙溪法庭与辖区司法所、28个村(社区)合力搭建诉前解纷网络专线,随时互动连线指导调解工作,司法确认线上进行,诉调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源头治理延伸到案外。与三大保险公司签订《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机制合作框架协议》,提升交通事故诉前调解效果。沙溪法庭总结基层纠纷特点,建立物业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并聘请6名在农村建房、物业管理、拆迁等领域经验丰富的人员为特邀调解员,打造“乡音调解室”,有效提高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构建三层分流体系,织密繁简甄别滤网。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民商事案件分案暂行规定》《民事诉讼繁简分流分案操作规程》,明确了“首次甄别+二次甄别+补充甄别”交互有序的繁简甄别机制。首次甄别阶段,侧重程序审查,通过设置负面清单,明确不宜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类型,发挥粗筛功能。二次甄别阶段,侧重实体审查,由速裁团队依据核心要素和参考要素进行甄别,达到精筛效果。补充甄别阶段,侧重于对新情况的应对,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不宜速裁的情形时,允许速裁团队在规定时限内将已完成的审判工作整合、流转至业务庭,发挥“查漏补缺”功能。三层甄别机制牢牢守住了简案与繁案的“临界点”,更多案件纳入了简案快审通道。1~8月,全院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73.76%,相比第一季度上升8.36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3月份的96.65天/件,提升至8月份的79.12天/件;速裁组平均审理天数仅为22.46天/件。
  擦亮示范调判品牌,赋能群体性纠纷化解。总结提炼处置房地产领域群体性纠纷中形成的经验成效,将示范调判机制推广应用到物业服务、劳动争议等多领域的批量纠纷化解中,实现批量案件处理的“群”由“个”带,“面”由“点”领。明确要素采集维度。针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纠纷、金融借款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六类案件分门别类设计“要素审判表”,明确要素采集维度和分流标准,靠前进行实质审查,为纠纷化解做好铺垫。1~8月,全院经过要素采集,采用简式文书结案1078件,占同期结案数的17.75%。严格案件筛选标准。根据要素采集情况,重点选取示范案件进行精细化审理。选取的示范案件同时具备以下标准,即具有共通的事实争议和法律争点;事实争议和法律争点具有代表性;案件的审理有利于类案纠纷的普遍解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示范案件裁判生效后,积极推进调判结果类推适用于其他同案纠纷,发挥个案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纠纷化解成效,系列性、批量性或其他有关联性的简单案件实行集中立案、送达、审理、宣判,案件集约化办理水平大幅提高,相关案件调解、和解比例达到80%以上,审判质量、效率实现“双提升”。
  下一步,市法院将按照上级法院的部署要求,在继续总结前期改革做法基础上,深入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提升案件审判质效,努力为繁简分流改革提供更多“太仓样本”“太仓经验”。 (记者 肖朋 通讯员 刘晓敏 陆玖庆)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