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年航海传奇再续 太仓这场座谈会激活郑和文化现代活力

来源:引力播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5-07-18

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在太仓隆重举行。苏报融媒记者 刘争/摄制

今天(7月11日),是郑和首航620周年,也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在太仓隆重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学术为舟、思想为帆,共赴这场跨越六个世纪的“文化之约”,一起解码“以和为贵、四海一家”的文明基因,共商郑和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与实践路径。

活动现场。太仓市委宣传部供图

会上,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将整合全球学术资源,构建长期系统的研究机制,推动郑和文化研究从阶段性探讨向常态化深耕转变,着力打造汇聚国际智慧、传承航海文明的重要平台。

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和郑和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太仓始终高度重视相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承,通过系列扎实举措推动郑和文化“出圈”传播、“出彩”发展、“出海”交流,持续提升其感召力与影响力。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郑和研究会首席专家时平说:“我认为,太仓不仅是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如今更是郑和文化的出海地。”苏州市社科联主席顾万勇表示,期待太仓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研究,并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传播渠道,让郑和文化走进大众、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刘争/摄

现场,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发布了《郑和的遗产:前现代航海中的文明选择与现代启示》研究报告,更是给这场“文化对话”加了料。报告从和平权威的生成、贸易网络的革新、多元共生的典范三个角度,把郑和航海的文明价值掰开揉碎,讲清了老故事里藏着的现代智慧。

活动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刘争/摄

主旨发言环节中,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范金民、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时平、马六甲郑和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培峯等10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世界航海史地位、国际化实践、海洋文明线路遗产等视角,对郑和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应用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学术支撑。

620年前,郑和从太仓刘家港扬起风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写下人类航海史的传奇,让太仓成为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活化石”。2005年,7月11日被定为中国航海日,这份遗产有了属于自己的“纪念日”。

借着这场座谈会的东风,太仓打算把学术交流的“朋友圈”扩得更大,让郑和文化玩出“新花样”——搭建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将航海精神融入城市发展全局,在产业创新、对外开放、民生改善等领域强化文化引领,让历史遗产在新时代继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