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
昨天,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公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和《关于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
经复查确认,太仓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与此同时,沙溪镇获评全国文明镇;城厢镇电站村、城厢镇东林村、双凤镇庆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市交通运输局、太仓海事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吴彩英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城厢镇、璜泾镇雅鹿村、沙溪镇中荷村、璜泾镇永乐村、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太仓电厂、国家税务总局太仓市税务局、太仓海关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镇(村、单位)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文明镇2个、全国文明村6个、全国文明单位5个、全国文明家庭1个。
●拓展文明城市“幸福内涵”
文明创建的过程,既是不断做大文明增量的过程,也是分享文明成果、为民谋福祉的过程。我市从群众关注关切的地方入手,把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在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增进共识,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农贸市场是百姓生活的展示窗口。沙溪镇沙东市集改造投用两年了,已成为当地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市集在设计上融入了雕窗小品、苏式廊亭等江南园林元素,通过现代化改造与智慧化升级,打造民生消费和便民服务相融合的市集空间。沙东市集也因此入选2023年苏州市文明菜场。
这只是我市文明创建成果的一个缩影。“慧眼”创建平台精准识别瞬时性违法查处场景;“千楼万院焕新颜”文明楼道建设、美丽庭院建设深入推进;“便民衣帽架”“便民充电桩”等民生项目遍地开花……眼下,我市已完成332个老旧小区、130条背街小巷、30个农贸市场和362座公共厕所提档升级。一个个“民生愿景”正逐步转化为幸福太仓的“现实图景”。
●构建文明城市“日常叙事”
如果说整洁的街道、完善的设施等构筑起了文明的“筋骨”,那么,市民丰盈的精神生活赋予了文明鲜活的“灵魂”。
每周四晚7时,双凤镇凤雅社区居民曾女士就会准时出现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江南丝竹—非遗星光课堂”学习演奏扬琴。
“我从小就喜欢江南丝竹,想学习但没有机会,工作后又没时间。我看到有星光课堂的调查问卷,就报名参加了。”曾女士说,“现在,这个‘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已经成为我们一家‘放下筷子’后最常去、最想去的地方了。”
见缝插针有“班前一刻钟、赛前一刻钟”、空闲之余有“星光课堂、周末学堂”……近年来,我市创新推出“三因制宜”工作模式,进一步缩短服务距离、适配群众时间、提升参与体验,实现了文明实践全时段响应、全场景服务、全人群参与。
目前,我市已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全市158个村(社区),拥有两家文明实践区域分中心、11 家文明实践行业分中心、1067 个文明实践点,文明之风浸入城乡肌理。
●厚植文明城市“最美底色”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推动城市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归庄阿姨”梁雪芳是我市志愿服务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多年来,“归庄阿姨”走进学校,开设志愿服务社团课,带动年轻一代加入社团,并以学生带动家庭,以“老”带“新”,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德耀娄城 文明有我”道德典型选树工程,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宣传矩阵,开设精神文明专栏,常态化宣传典型事迹;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道德讲堂、百场流动道德讲堂进社区、“百姓故事”巡讲等活动,承办“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事迹汇演,以身边典范事迹为原型创作一批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家向好人致敬、与榜样同行。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国好人”16位、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位、“江苏好人”23位、“江苏最美人物”4位、“新时代江苏好少年”4位、“苏州时代新人”27位(组)、“新时代苏州好少年”15位、“太仓好人”197位(组)。
愿“有礼”的种子在越来越多太仓人的心田扎根,“文明”的花朵在太仓人生活中绚丽绽放……(记者 宋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