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兴会诗派兴旺 诗词协会(沧江吟社)诗意映像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06-03
  一个自发结社的民间诗歌团体,活跃于娄东大地近30个年头实属不易。尤其是近7年来,太仓市诗词协会(沧江吟社)以老带新,新老并举,既传承弘扬,又继承发展,主动遵循格律诗词的写作要求,用“容正求变”的理念切实做好诗词创作与繁荣,成为太仓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棵“常青藤”。
  近7年来,该协会共编辑发行《娄声》诗刊近百期,发表各类诗词8000余首,组织开展各类专题采风和吟诵活动10余次,先后有7位诗友出版个人诗集10余册。被太仓市文联评为先进团队,两次被苏州市评为“优秀业余文艺团体”。该协会会长曹浩说,是一代代新老诗友们的坚韧不拔,坚守阵地,用心中的肺腑之言,倾情抒发对“美丽太仓”的眷恋。
  一
  紧跟社会步伐,唱响时代赞歌。由老干部、老同志、老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诗词协会,在于自发集结一道,以诗会友,切磋诗艺,通过撰写、修改、吟诵,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不断提升老同志们的人生境界。
  用诗词的形式尽情表达心声,直抒胸怀,离退休老同志喜欢用诗词来吐露内心的情感。2009年“庆祝太仓解放60周年吟唱会”,2010年“迎世博吟唱会”,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吟唱会”,2012年“喜迎十八大诗词颂心声吟诵会”,2013年“庆祝太仓撤县建市20周年《美丽太仓》诗词吟唱会”……在一次次的吟唱会上,不少年事已高的老同志,坚持上台放声吟诵,诉说衷肠。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协会坚持每周活动,雷打不动。根据老人多、年龄大等情况,协会活动分春夏季、秋冬季,每年上下半年排出计划,全年活动近40次左右,做到活动早知道,其内容有审校《娄声》、诗词评点,诗词赏析,还有能者为师者交流写作经验。仅今年以来,副秘书长退休老师王士英参加协会活动才5年,撰写诗词进步很快,还与诗友们分享创作的愉悦。徐惠民、汪德符等也做了诗词写作交流。
  二
  太仓“娄东画派”发祥地的名播遐尔。殊不知,太仓还是“娄东诗派”的发源地,自宋元以来太仓逐渐形成娄东诗歌流派,清乾隆年间《娄东诗派》一书收录了太仓400余位诗人诗歌三四千首,可谓蔚为大观。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和“清初第一大诗人”吴伟业相继把娄东诗坛推向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太仓诗坛走上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民政协的恢复,政协文艺组出现诗词活动,诗坛的星火,如燎原之势,民间诗歌活动方兴未艾。沧江吟社成立了,诗词协会也应运而生。娄东诗坛迎来了百家争鸣的大好时光。从13名会员发起,到如今注册会员70余名,成为诗词创作的骨干力量。
葛天民是沧江吟社创始人之一,也是协会荣誉会长。已逾九旬的葛老先生,对协会注入了满腔真情,曾荣获“德艺双馨金牛奖”。此次协会换届,还特意撰写贺诗:“六届耕耘已八年,繁华似锦胜于前;新朋老友齐欢乐,迎接辉煌不夜天。”
  新区三小的周黎霞老师,是协会副会长,她虚心好学,擅长古诗教学,在格律诗、楹联、吟诵诸领域有一定建树,被授予“江苏十佳女诗人”称号。副会长夏受乾的诗词专集《映雪集》被列入“姑苏诗丛”出版,副会长马兴汉2003-2008年6年6次荣获全国诗词大赛奖项,诗友龚国澄仅今年四次荣获全国诗词大赛奖项。
  三
  中华传统诗词博大精深,内容深刻,存意高远。以老同志为班底起家的诗社,注重诗词的传统风韵,以撰写格律诗为主。因此讲格律、调平仄、求对仗,以探索格律诗词的真谛。本着传承、改革和创新精神,大家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主动做好诗词辅导工作。在编辑出版每一期的《娄声》中,体现太仓当下格律诗的创作水平。近年来,协会编辑出版了《沧江吟社20年》《福地文艺集》《改革开放诗书联》《太仓解放60年吟唱集》《60华诞吟颂集》《重阳诗会》《党辰九秩歌颂集》《辛亥革命风云录》《美丽太仓诗词集》等专集,成为太仓诗歌园地的宝库。
  诗词创作喜获丰收。葛天民的《随心斋诗草》、龚道明的《拾尘斋诗抄》、张诚一的《乐琴书室吟草》、潘传忠的《潘传忠书画诗联集》、龚国澄的《无名轩吟稿》、陆世麟的《乡间的路上》等问世,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在全国及海内外各种诗词楹联大赛上,马兴汉、徐善海、谷洪、程永彬、黄匡、黄莉英、周润鑫等诗友佳作刊登在《中华诗词》《中国楹联报》等报刊,昭示太仓诗歌创作风采。
  迄今为止,该协会拥有中华诗词协会会员3人,省诗词协会会员13人,苏州市诗词协会会员33人,撑起了太仓诗词界的“中流砥柱”。
  四
  诗词有新体诗和旧体诗之别。由于年代已久,旧体诗似乎在唐诗宋词中才会邂逅,且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诗词队伍老化,人才青黄不接。这是诗词协会面临的现实窘境。如何让年轻一代热爱诗词,学写诗词,为此协会致力破题。
  开展诗教活动,播下国学种子。经过龚道明、周黎霞等人的努力,终于选择在鹿河小学、新区三小、新塘小学等学校开展富有特色的诗教。仅江苏省诗教基地鹿河小学成立小银杏诗社,自编讲义稿,出版诗歌选,150多名小学生会写格律诗,“银杏新声”展示其教学成果。三所学校的师生还在全省大中小学生诗歌大赛中摘金夺银,屡屡获奖。
  唐调是太仓籍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创造的用太仓方言吟诵古文法,其读古文的声调称为“唐调”。唐调以散文读法最为著名。太仓仅有季位东老先生能够吟诵。眼下,北京、上海、无锡、常州等地对唐调吟诵走在前列。作为唐先生的家乡人,传承唐调,太仓不能缺席。于是在苏州诗词协会会长的帮助下,擅长古诗词的周黎霞等人开展研习领悟,带领学生赴台吟诵交流,并获得“最佳吟唱奖”。协会还对唐先生早期的唐调唱片进行整理翻刻,助力吟诵活动,如今唐调已被列入太仓市、苏州市非遗保护项目。
昔日“娄东诗派”熠熠生辉,放眼今朝娄东诗坛,诗人兴会,诗派兴旺,唱响时代的新声,呈现美丽的诗意。(宋祖荫)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