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让城市与港口同频共振
城因港兴,港为城用,这是城市与港口“双向奔赴”的共同理念。近年来,市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以港强市”战略,依托港区法庭为“前哨阵地”,集聚优势审判资源,主动担当作为,创新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港区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
发挥破产职能 盘活存量资产
近年来,市法院坚持把破产审判作为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进入破产程序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充分运用破产和解或重整等程序,并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协调,健全完善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商力度,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苏州某置业公司是位于港区的一家公司,后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较严重,被多家债权人诉至市法院。因该公司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又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经申请人申请,市法院裁定受理对该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破产管理人。在破产清算程序审理中,破产管理人认为置业公司虽已资不抵债,但公司项目地理位置优势明显,项目地块资源稀缺,投资前景可观;且已有意向投资人与管理人签订了《重整投资人战略意向投资协议》,于是,置业公司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市法院经审查认为,该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予以准许。后经债权人表决,市法院裁定通过了重整计划。
市法院承办法官焦婷表示,置业公司占地面积较大,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稀缺,且破产清算中,又获投资人注资,盘活了闲置资产。
事实上,类似上述公司经司法助力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并非个例。2020年至今,市法院共审理涉及港区企业破产案件5件,其中1件和解成功、2件重整成功,通过破产清算、重整、和解清理债务额53.31亿元,盘活资产10.01亿元,释放土地面积42.16万平方米、房产面积11.33万平方米,有力促进港区经济发展。
助力拆违整治 优化空间资源
太仓港,为全国最大的海运木材进口港之一,周围有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因擅自违章搭建、安全隐患较多等原因,被纳入国土空间整治和木材行业专项整治范畴。
某木业公司是一家经营木材加工的企业,占用某村集体土地。而该公司占用村集体土地后,未经批准擅自搭建违章建筑,又转租给经营户,不仅存在“散乱污”现象和环境污染,也存在安全隐患。随即,原告太仓某建设投资公司诉至市法院,要求该木业公司腾退占用土地,并恢复原状。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多次去现场调查土地利用、添附物、次承租人腾退意愿等情况,同时,到相关部门调查涉案土地性质变更等情况。
此前,受疫情影响,市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在线庭审,对相关证据进行了举证质证,充分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经各方努力,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木业公司承诺腾退上述土地,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市法院副院长龚红星表示,如此,不仅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而且促进土地等要素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彰显审判职能。
一组数据或可印证。2020年以来,市法院港区法庭共受理涉及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近百起,经过审理,妥善处理当事人涉案争议土地414亩,合计276542平方米,有效提升国土空间专项整治效果,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
善意文明执行 保障民生需求
某公司是港区一家主营燃煤发电、生产销售电热及其附属产品的热电联供公司,为江苏省重要的电源点之一。
在一起某供应链公司申请执行该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供应链公司与该公司签订《煤炭买卖合同》,约定由供应链公司向该公司销售煤炭,因该公司未履行付款义务,上述供应链公司遂向市法院提起诉讼,后双方达成和解,由该公司支付供应链公司煤炭货款及相关费用。
而后,因该公司未履行付款义务,某供应链公司向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该公司支付煤炭货款2000余万元。执行中,市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公司名下厂房等不动产采取查封措施。经调查发现,因当年冬季气温低,用电缺口大,导致生产、发电较多,且因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煤炭价格上涨,该公司一直购买高价煤炭,多重原因导致资金紧张,最终,未能按约支付煤炭款。
在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后,市法院召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促成先期和解,由被执行人公司股东紧急筹款,先行向申请人某供应链公司支付货款1000万元。申请人收款后即向市法院提交解封申请书,依据解封申请,市法院释放了被执行人名下已被查封的厂房等不动产。后在法院监督下,被执行人顺利完成对相关不动产的抵押登记手续并获取融资贷款。
在此推动下,当日,该公司即向供应链公司履行了剩余煤炭款。对此,承办法官王云超表示,“这样,既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维护了地区正常供电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为推动太仓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晓江表示,下阶段,市法院还将继续紧紧围绕“以港强市”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服务大局意识,聚焦太仓港区发展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司法服务保障措施,以司法力量推动城市、港口共生共荣。(记者 肖朋 通讯员 郑金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