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E田径U13组赛场上,高新区中学初二(13)班的13岁少年风驰电掣 “追风少年”万逸铭

当前,第十五届全运会激战正酣。我市13岁的“追风少年”万逸铭在自己的赛道上,追逐着属于他的“田径梦”。
11月8日的杭州,冷雨浸透了田径场的塑胶跑道,对于万逸铭来说,这绝不是一个理想的比赛日。雨水模糊了视线,低温让肌肉紧绷,而更不为人知的是,他赛前手部受伤的隐痛,仍在阵阵袭来。然而,当发令枪在雨中清脆响起,这名少年如离弦之箭冲出,在跑道上风驰电掣。
这一天,WSE田径公开赛杭州站U13组的赛场上,万逸铭一人参加六场高强度角逐。最终,60米银牌、200米银牌、100米第四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他用热爱与汗水,为自己加冕的勋章。
万逸铭就读于我市高新区中学初二(13)班,学校里,田径队每周两次的训练,对他而言只是“基础课”。真正的加练,在放学后,在周末空旷的体育场上。当同龄人在游戏、休闲时,万逸铭的世界里,跑道是唯一的焦点,“到体育场,一练就是3小时起步”。
此次WSE田径公开赛杭州站预赛+决赛“一天六赛”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一天之内,连续在短跑的三个核心项目上拼尽全力,对任何运动员都是巨大的考验。
“苦,真的苦。”谈起儿子的训练,父亲万兵的眼神里交织着骄傲与心疼。那份“疼在心里”的情感,是看着孩子在训练场上一次次挑战极限的真实写照。
万逸铭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奔跑,他痴迷于技术的精雕细琢。如何让脚跟抬得更有力,如何让摆臂更高效,肩部如何才能在最激烈的冲刺中保持放松?这些细节,他不仅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更在脑海里不断复盘。他是个“用脑子跑步”的少年,爱看专业比赛录像,将顶尖运动员的动作分解,然后一点点“粘贴”到自己的身上。
在万逸铭的心里,站立着一个高大的身影——“亚洲飞人”苏炳添。苏炳添在跑道上的英姿,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极致自律和不断突破的精神,深深烙印在万逸铭的心中。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万逸铭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份早早确立的梦想,让他付出的汗水都有收获。他知道,通往职业的道路布满荆棘,需要天赋,更需要近乎偏执的努力和一点运气。他明白,文化学习和赛场拼搏,是支撑他飞翔的双翼。
雨战落幕,奖牌在握,但对于万逸铭而言,这仅仅是漫长征程中的一个站点。跑道延伸向前,那份源于心底最纯粹的热爱,如同体内澎湃的引擎,将驱动着这位“追风少年”,不断加速,向着下一个终点全力冲刺。因为他深信,每一步的深耕不辍,每一次的雨中奔跑,都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记者 沈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