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塘村刮起“绿色风暴”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12-17
走进沙溪镇香塘村垃圾分类管理站,可以看到一套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每天,这套系统能够“吞进”大量剩饭剩菜、果皮果核、菜叶菜帮、动物骨骼、蛋壳等厨余垃圾,再“吐出”污水通过管道进行达标排放。
“我们村现有农户240户,日均产生厨余垃圾约55公斤。这些垃圾首先由村民用于圈养家禽等消解一部分,剩下的则投入厨余垃圾桶,收集起来后统一送到垃圾分类管理站,利用消化型厨余垃圾处理机进行生物菌降解处置,从而实现厨余垃圾不出村。”香塘村党总支书记龚志昌告诉记者。
今年,沙溪镇着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选取香塘村作为试点,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村不仅实现了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还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为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支撑。
“从7月1日起,我们村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启动。垃圾收集督导员每到一户农户家,先检查、后扫码,对未及时分类的,耐心地为农户作好分类指导,随后把垃圾装运至村内垃圾分类中转站,由镇环卫所工作人员统一收集。”龚志昌介绍说,香塘村户籍人口为927人,60岁以上老年人423人,为了使老年人更好地配合这项工作,村委会决定让13个村民组长对自己组里的农户进行入户走访劝导。
在此基础上,香塘村垃圾收集督导员按照各自片区,对所有农户进行造册登记,根据农户的分类质量和分类数量每日进行评分记录,每月月初对上月情况进行汇总并报至村委会。村委会设有垃圾分类兑换点,每个村民组里评分前5名的家庭,可以领取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到年终,村委会再评选出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在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表扬。
“村委会在每个村民组里都设置了垃圾分类红榜,每月对垃圾分类典型家庭进行公示,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反之,对多次劝导仍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的,村委会将不予上门回收垃圾,还会向其发放告知书,取消包括老年人年终养老金、老年人重阳节慰问金等在内的各项村级福利。”龚志昌表示。
种种措施推行开来后,香塘村刮起“绿色风暴”,农户的垃圾分类意识显著提高,涌现出不少积极分类的“模范生”,比如村民吴老伯,他现在可是村里的“大红人”,每月必上垃圾分类红榜。
据了解,自从垃圾分类实施后,吴老伯便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垃圾分类,还做到“精分细分”:在扔垃圾前,他先是对垃圾进行“清理”,比如对于没喝完的果汁瓶,把果汁倒掉之后,再将清洗干净的空瓶投进可回收垃圾桶。
吴老伯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求家人也做到分类。有一次,吴老伯的儿子儿媳周末回村团聚,饭后夫妻俩将纸巾、一次性餐盒和剩菜全部倾倒在其他垃圾桶中,遭到了他的批评,并被要求重扔。
有了吴老伯的带动,如今一家老小垃圾分类率达100%。“平时我没空回家,偶尔回来一次,还是老爸给我普及的垃圾分类知识。做起这事儿来,他比谁都认真,现在我们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吴老伯的儿子说。(记者 王俊)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