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积分制”成为 基层治理有力抓手
近年来,我市不少地方把“积分制”引入基层治理当中,如文明家庭、人居环境治理、垃圾分类等,“积分制”管理越来越被基层特别是农村所接受。今年6月,璜泾镇在全镇试点垃圾分类积分制管理,通过创新积分办法、扩宽积分范围、优化积分服务、引入智能监管等方式,一经推出就在广大居民中受到欢迎和肯定。
对于老百姓来说,“积分制”符合群众朴素的公平价值观和对公平正义的守望,并提升了群众对现行政策制度的积极参与性。与此同时,“积分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治理工作“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难题。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积分制”在实施的时候“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击中管理“难点”、群众“痛点”,百姓“意思意思”,积分“走走过场”,“积分制”未能取得实效,沦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如何真正在实践中用好“积分制”?这需要基层管理者的细心与智慧,也需要不断借鉴探索、创新前行。
一方面要充分依靠群众,真正从群众实际出发。为何要实行“积分制”?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这需要仔细调查研究,结合管理内容和群众需求,把复杂的评比内容具体化。如璜泾镇垃圾分类积分制,将垃圾分类积分从一类拓展到四类,有效调动了群众精细化分类的积极性。同时充分给予群众“参与权”“评价权”“知情权”,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激发百姓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创新合理设定规则,让“积分制”更具生命力。基层治理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积分制”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服务于实际,并不断依据实际情况改进更新。把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标准化、具象化,并与群众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创新规则让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并结合百姓的关心事、烦心事,大大调动百姓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谨防“一阵风”“运动式”的工作方式,让“积分制”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好事、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