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净化网络空间,对直播乱象说不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与经济形态,凭借其即时互动的魔力,牢牢抓住了公众的视线。然而,伴随行业的井喷式增长,虚假信息泛滥、低俗内容横行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侵蚀了社会风气。因此,开展“清朗·网络”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直播空间,共筑一个清朗、健康的“视”界,共同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法治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靶向施策,阻断虚假低俗传播链条。要根治网络直播中的虚假低俗现象,首要之策在于精准打击,靶向施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直播内容的监测与审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不良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拦截。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监督,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对于查实的违规主播和平台,要依法依规严惩不贷,公开曝光,形成有效震慑,彻底断绝虚假低俗内容的传播链条。从根本上遏制其滋生蔓延,为直播空间注入股股清流。
依法监管,强化违规处罚细则实施。净化网络直播空间,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直播行业的准入门槛、内容标准、违规处罚等细则,为监管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强调监管部门与平台之间的协同作战,形成对直播行业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合力,共同维护网络直播环境的健康有序。此外,还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对直播平台进行巡查评估,确保其持续合规运营,防止问题死灰复燃。
公众参与,共筑清朗健康网络生态。网络直播空间的清朗,亟需广大网民的鼎力相助与热忱参与。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亦可汇聚成影响网络生态的磅礴力量。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意识,使大家自觉抵制虚假低俗内容,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鼓励和支持优秀主播和直播内容的发展,树立行业标杆,引导直播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应搭建公众参与平台,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让网民的声音成为推动网络直播空间净化的重要力量,进而推动形成多元化、高质量的直播生态。
网络生态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才是常态,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强靶向施策、依法监管、公众参与,才能有效切断虚假低俗内容的传播链条,构建起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直播生态。(欧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