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荣“药”太仓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12-16

  12月12日,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十年再出发”发展大会举行。2012年~2022年,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

  十年,在时代发展中仅仅一瞬,但于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而言:

  是锐意进取、实干创业的十年;

  是砥砺奋进、披荆斩棘的十年;

  是跨越发展、硕果累累的十年。

  如今,园区企业总数已达320家,医药合同服务外包、医疗器械和生物创新药实现了协同共生。“太仓药谷·科创蓝湾”蓄势腾飞。

  从3家到320家的“裂变”

  2012年,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管委会挂牌成立,企业总数3家; 

  2016年,园区企业总数超50家;

  2017年,昭衍新药在A股上市;

  2019年,园区第一支生物药获批上市;

  2020年,园区扩建到6平方公里,园区企业总数超150家;

  2022年,园区企业总数达320家;

  ……

  日前,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获评“2022年推动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特别贡献企业”。这一殊荣的获得,是昭衍新药这些年来高速发展的有力见证。

  2002年,本土民营企业香塘集团出资3000万元投资组建舒泰神药业(北京)有限公司。2008年,舒泰神合作伙伴——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在太仓成立了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如今,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500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整体占地面积约300亩,已建成试验设施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药物非临床评价机构。今年,公司成为产业园首个税收超亿元的医药服务外包标杆企业。

  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园区管委会挂牌成立的时候,整个园区只有包括昭衍在内的3家生物医药企业,经过十年来的潜心发展,园区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320家。这些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外包等领域,覆盖产业链每个环节。

  园区内的百因诺生物是一家依托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生产和开发的国际化生物医药CDMO服务供应商,始终致力于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提供细胞系构建、工艺开发、临床材料生产等一站式CDMO外包服务。今年7月,公司获得由欧盟QP签发的符合性报告。这标志着该公司生产基地和质量体系已经符合欧盟GMP标准,有能力为合作客户提供高质量的CDMO服务。

  赛业生物则是一家基于模式动物药物研发的国际化创新性CRO平台,公司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是模式动物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以数据、算法和模型加速新药研发的创新型CRO企业,赛业生物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定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如今,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不仅是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也是苏州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的重要板块。

  “太仓药谷·科创蓝湾”蓄势腾飞

  在园区规划展示馆里,记者站在6平方公里的规划图前,强烈感受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蓬勃脉动。从成立初的2.31平方公里,到如今的6平方公里,园区面积扩大了近3倍。

  根据规划,市生物医药产业园总体定位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形象定位为“太仓药谷·科创蓝湾”。规划引入“细胞与生物组织”理念,梳理“2+1+X”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2”为医疗器械与医药合同外包服务,“1”为生物创新药,“X”为医疗相关技术服务),打造一组“微小-中型-龙头”多元化、接力式的物业产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适宜科创的产业生态圈。

  “园区在区位上临近上海医谷、药谷和医疗器械园、苏州BioBAY,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阵地之一。在交通上,西接沿江高速,北临疏港高速连接太仓港,随着5+1轨道交通等开发建设,公铁水三维交通支撑,对外交通高效便捷。在人文上,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东北部,水脉相连,休闲体验可塑性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门槛高等特点,很多优质项目都希望得到产业基金及相关投融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些年来,为了扶持帮助项目发展,园区积极发挥国资平台的主导作用,通过国资产业园载体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形成更加专业、集群、智慧、生态的主题园区。同时,设立生药园专项招商产业基金,拨投结合,放宽市级母基金对生药园基金的投资条件和规模,加大市级国企对生药园基金的投资力度,加快做大做强产业基金规模;推动各类基金与生药园项目的有效衔接和投资合作,形成“基地+基金”产业招商模式,更好促进项目落地,助力产业快速集聚,提升生药园产业招商竞争力。

  此外,园区积极打造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等专业性服务,提升创新效能,降低创新成本。目前,细胞房、公共实验室和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已投入运营;引入了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集成创新服务中心和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平台资源优势,为园内企业提供资源链接和技术服务支持;成立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协会,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助推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大集群”引领太仓、链接全球

  记者在康容生物太仓智能工厂项目的建设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预计投放220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

  据了解,园区今年13个太仓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均在积极推进中,其中尚元医疗、欧米尼医药、康容生物、康华、申测项目已开工;昭衍新药二期、七溪硅谷8#地块已完成竣工验收;泰应生物、博创项目计划年底交付;星药港二期8栋厂房已封顶……

  记者了解到,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正在重点打造“三大集群”,即北部为生物创新药集群、中部为医药合同外包服务集群、南部为医疗器械集群。未来,这里是太仓生物医药价值链的赋能中心,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引擎,引领太仓、链接全球!

  生物创新药集群区域是“太仓药谷”的核心区,主体功能沿昭溪路两侧展开,形成核心隆起、梯级跌落的园区天际线。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创新孵化、研发加速、中试产业化基地、生活配套。这里生态绿廊环射延展,慢行休闲宜创宜游,科创人员可以畅享花园式的办公氛围,激发创新灵感与生产价值。昭溪路两侧为启动片区,集会展中心、邻里中心、基金大厦、公共实验室兼孵化器、加速器、人才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打造科创服务会客厅。医药合同外包服务集群区域主要依托昭衍、星药港、七溪生物硅谷,重点发展CRO、CDMO等合同研发与生产外包服务。医疗器械集群区域重点构建总部办公、产业化基地和物流仓储,并配套滨水新天地、国际社区等功能,营造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科研氛围。

  目前,园区重点围绕三大产业组团,将上游的原料、耗材,中游的新药产品研究和开发,下游的器械生产和流通,组成产业合作链条,通过空间上的积聚,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从而降低因空间距离造成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消耗,发挥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昭衍、百因诺等创新型服务外包企业为依托,实现资源聚集、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筑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薛海荣)

  (部分图片由市生物医药产业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