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太仓特区工委成立 >>> 重建太仓抗日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太仓是苏常太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1月,中共太仓特区工委成立,浦太福任书记。同年8月,根据苏中六地委的决定,成立苏常昆太行政公署,太仓行政办事处正式改建为太仓县政府,浦太福任行署副主任兼太仓县县长。8月中旬,太仓县政府在项桥万家宅成立,同时成立了太仓地方抗日武装——太仓县大队。这是太仓抗日根据地重新建立的重要标志,在太仓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沙溪镇项桥村地处太仓和常熟交界处,抗日战争初期,项桥村属常熟抗日根据地何市区。 1941年3月,根据抗日形势需要,苏南第一行政区决定将常熟何市区划归太仓县,后更名为何项区(现常熟的何市和太仓的项桥、归庄)。
中共太仓特区工委在苏常太工委的领导和武工队的支持下,以常熟为依靠,立足何项区,逐步深入太仓其他地区,开展恢复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浦太福按上级组织给他的敌人“清乡”前太仓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名单,积极联络,恢复了一些人的组织关系,发展了几名新党员,在杨漕成立了党小组,并在何项区建立了党支部。
在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的同时,中共太仓特区工委把恢复抗日根据地的重点工作放在重新建立抗日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上。浦太福穿插活动于常太地区,先后对王秀、横塘、项桥和常熟红菱浜等地的伪乡镇长做争取工作,希望他们将功补过及时提供敌情动态,并协助筹备抗日地方武装。 1945年5月,中共太仓特区工委在何项地区建立区办事机构,筹建何项区的武装。期间,浦太福深入归庄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和宣传活动,并前往上海购买大批药品运往苏北抗日根据地。
与此同时,中共太仓特区工委还动员热血青年到苏北参加抗日。
面对日寇铁蹄,英雄的太仓人民在中共太仓特区工委的领导下,不畏牺牲,奋起反抗。革命烈士徐效良就是其中之一。
徐效良,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3月被捕,牺牲于无锡监狱。徐效良的孙子徐正芳说,1940年左右,浦太福到项桥周边开展工作,需要一个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当时就选中了做过教师的徐效良。“听叔公说,我爷爷徐效良是在浦太福引导下参加革命的。1945年初,爷爷回家乡开展恢复抗日根据地工作,参与了中共太仓特区工委的成立。当年3月,他被日伪逮捕后押送到了无锡监狱,不久就牺牲了。”徐正芳说,接到爷爷牺牲的通知后,他奶奶和叔公一起去了无锡监狱,“只看到沟渠里面有许多白骨和尸体,已经认不出哪个是爷爷了,只好回家立了个衣冠冢”。
解放后,政府追认徐效良为革命烈士,沙溪镇建立烈士陵园时将徐效良的衣冠冢迁入烈士陵园。“虽然爷爷牺牲后尸骨无存,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但爷爷有文化、有担当的形象,成了我们家族里最清晰的印记。叔公总说,爷爷心里装着事—— 作为教师,他知道文化能改变命运;作为革命者,他明白群众需要什么,就踏踏实实地去做。”徐正芳说,这种“务实、敢担当”的劲儿是比任何遗物都珍贵的传承。
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尽,然而先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所铸就的革命精神,依然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太仓人民的心中,激励一代又一代太仓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记者 阚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