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娄东大讲堂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进一步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提案委主任、民进基层委副主委  朱自元

  

  沿海如果没有港口,大海就是尽头,但如果有了港口,我们就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位居江尾海头的太仓自古繁华,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改革开放后,太仓人较早推动乡镇企业崛起、改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进外资企业,奋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当前,太仓既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港口发展、苏州市域一体化又被苏州摆在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

  2022年8月1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调研太仓市,为新形势下太仓发展定下基调:把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作为太仓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我们要树立太仓即港城、港城即太仓的理念,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拓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路径,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从港口到产业,从产业到城市,港产城一体化推进、全面融合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在江尾海头的太仓徐徐展开。

  

  当前太仓为什么要加速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这是回应辉煌历史的绝响。太仓自古为“东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元代成为“四方谓之天下第一码头”的东南大港。明代郑和七次从此地扬帆西洋。港口城市的形成,为太仓种下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基因,积淀了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财富。手握“江苏第一外贸大港”这一“王牌”的太仓,要把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次起锚远航、奋楫江海。

  这是融入时代洪流的必然。纵观全球,沿海城市、开放城市的发展,与航运物流业“相伴相生”。例如在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联动,从而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从附加值高的临港加工制造,再到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资源等高端服务业,实现了货物量级向服务能级的转变。当前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大港优势,以港口为引擎、以产业为纽带、以城市为载体,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这是拼出太仓速度的担当。港产城深度融合,是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的战略举措。太仓因港而立、依港而兴,历届市委、市政府为港口发展、港产做大、港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更需要拥抱港口时代、树立港城思维,敢挑发展重担、勇立时代潮头,依托港口物流枢纽的独特优势,发挥好港口对城市和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对港口、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推动太仓精致城市实现“精彩蝶变”。

  

  太仓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经过30年的努力,太仓港口、产业、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时代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理念、勇敢的担当、务实的举措来推动和落实。

  港口能量有待充分释放,关联产业发展还需加强。太仓港区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先进材料、健康医疗、现代物贸四大主导产业及高端润滑油、轻工造纸、电力能源三大传统产业为核心的临港产业格局,但是港口拉动作用有待增强,港口关联产业发展不明显。已有临港产业潜力挖掘不充分。港口机械、风力、造船等装备制造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轻工造纸、电力能源产业向上下游的延伸不够,健康医疗、现代物贸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潜在优势产业尚未实现布局。港口大件运输、汽车滚装运输以及临沪优势明显,较为适合发展航空发动机、飞机组装、整车制造、轮船制造等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链研究和招商引资力度。

  港口流量经济有待发展,物贸产业还需加大培育。港口物流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传统装卸、堆存、仓储、运输、代理等业务仍是主导,发展层次不高。缺少龙头型、旗舰型物流企业。注册太仓港区的航运总部企业凤毛麟角,大多航运企业以办事处或分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港口贸易功能有待加强,港口的“流量”未能很好转化为经济的“增量”。一是太仓港年进口铁矿石货值超300亿元、原油化工品超260亿元、煤炭超240亿元、木材超100亿元,但本地贸易规模未能做大。二是具有贸易功能的许多口岸资质,如:进口肉类、鲜活水生动物、水果等,尚未实际运营。三是缺乏头部贸易商,没有形成“强磁效应”。如:木材的头部贸易商主要集中在上海,铁矿石头部贸易商主要在上海、宁波和无锡,大多没有在本地注册落户。

  国际远洋航线有待开辟,航运服务业发展仍需加强。一是太仓港缺乏美洲、欧洲等远洋国际航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合作仅停留在资本、航线等层面,在复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口岸创新监管制度、自贸区政策、航运企业招引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二是太仓港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航运科技、融资保险、信息咨询、法律仲裁、教育研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三是对航运服务业发展没有形成系统的理念、思路,吸引航运服务高端人才的城市环境有待改善。

  城市支撑港口能力偏弱,港产城资源配置更需协调。一是支撑港口的集疏运交通体系还不健全,港口运输与城市交通存在交叉重叠。二是港口支持保障系统、仓储物流设施资源投入不足,难以支撑港口可持续发展。三是全市“一市双城”的战略布局没有充分落实,“哑铃型”城市存在两头发展不均,整个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港城发展还需加快,办公、住宿、休闲、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服务不完善,港城人气和人才集聚度不够。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为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赋能

  

  一是凝聚一种思想共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以港强市、以市兴港”思想解放大讨论,重点围绕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优势短板、路径措施以及各部门如何服务和助力等主题展开研讨。建议宣传部门在城市对外宣传中,突出港城元素,加大太仓即港城、港城即全域的推广力度。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和城市宣传,让全市上下更快更强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港城人的思维,积极拥抱海洋时代、港口时代,营造更加尊重港口、服务港口的良好氛围。切实把思想解放作为“以港强市、以市兴港”的行动先导,坚持太仓即港城、港城即全域,在理念上主动深化、自我革新,构建港产城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整合一套组织架构。建议大刀阔斧推动港口、港区、浮桥镇3个单位的行政体系整合优化,以一套领导班子、一套组织体系来系统谋划,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行政资源重构、责任分工明确、运作高效务实、统筹协同有力的良好组织架构。

  三是繁荣一座港口城市。建议在全域空间架构下规划建设港口城市,在市级层面编制多规合一的港口、产业和城市规划,科学布局港口、产业和城市的空间、功能。建议持续提升“一市双城”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在娄江新城规划建设1~2家超五星级酒店,加快龙江路、太浏快速路、339省道复线等全程高架路网建设,超前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海员服务设施等项目,提升港城配套服务功能,全域打造具有港城独特风貌的江南水乡之城、现代田园之城。

  四是争取一套政策集成。建议争取恢复省级层面航线发展专项直补资金,苏州继续配套支持,以加快培育航运服务业。争取省级层面对港口、产业、城市建设的空间规模和用地计划的支持,对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进行单列。建议争取外汇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的支持,研究将苏州自贸片区、昆山海峡两岸的金融创新政策在太仓港试点,提高对物贸企业的授信额度和便利度,为物贸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税收奖励、补贴等相关政策,吸引和鼓励从事物流贸易类、港口航运类、电商平台类、供应链服务类、金融服务类、法律咨询类等服务企业在太仓港区注册公司。对创新型企业家和高层次创业、就业人才,在创业融资、安居补贴、配偶就业、孩子教育等方面给予专项资助和优惠政策。

  五是引进一批旗舰项目。发挥港口大进大出优势,积极引进关联度高、渗透性强、产业前景好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飞机组装、汽车整车制造、机器人、风力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利用本地大宗散货运输和仓储优势,重点引进精细化工、高端工业涂料、碳纤维、健康医药产业,同时积极延伸火力发电、轻工造纸等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建议健全重大项目导入机制,举全市之力引进1~2个旗舰型、税源型、终端产品的重大项目。

  六是培育一组物贸中心。建议加快港口与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发展,研究自贸区最新政策,实现“物流港”到“物贸港”的转型。建议政府部门和港区在物贸企业落户的政策方面加强研究,特别是税收政策要优于其他地区,积极培育港区物贸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围绕铁矿石、煤炭、石油化工、木材等大宗商品,建立期现联动、内外连接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培育一批百亿级交易平台,打造集交易、结算、物流、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利用太仓港进口鲜活水生动物、进口冰鲜资质,建设进口高端海产品交易中心和东南亚水果交易中心。

  七是打响一张文化品牌。太仓是因海而生、因海运而兴的濒江临海城市。太仓的海运之路历经元代的兴起、明初的繁盛、明末清初的余响3个发展阶段,海运太仓的历史地位既不是地域性的,也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海运为太仓留下了浩繁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太仓种下了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海运文化基因。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需要传承海运文化,用海的胸怀和气魄塑造城市性格,用海的开放包容赋予城市新的活力和持久竞争力。建议重点围绕“海运太仓”进行系统谋划、科学规划,加快整合和建设,亮出“海运太仓”这张金名片,使之与“娄东文化”组成太仓文化的“双核”。建议抢抓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的时间节点,争取加入郑和文化场馆联盟,继续举办郑和下西洋文化艺术节和航海日系列活动。建议将散落的古迹“串珠成链”,形成一条海运文化走廊,并将樊村泾元代遗址、复星冰雪世界、浏河天妃宫等文旅项目进行整合,打造一批文化元素与可玩性兼顾的“海运门户游”路线。

  昔日,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太仓起锚、扬帆天下,书写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丽篇章;而今,东方风来,古老而年轻的太仓港再振雄风,一个脱胎换骨的现代化港口枢纽城市正加速崛起,以博大的胸怀、澎湃的激情,向着国际性一流大港的目标破浪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周刊·平安法治
   第04版:周刊·娄东大讲堂
关于进一步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太仓日报周刊·娄东大讲堂04关于进一步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 2023-04-26 2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