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新闻·影像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钱祠花园 修缮焕新

  

  

  □本报记者  谢海涛  文/图

  

  太仓,自古人文荟萃,名家辈出,他们为太仓的历史增添了华丽的篇章,使这座城市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最近,藏在老城区里的“百年花园”——钱祠花园修缮焕新,以崭新的面貌重现了历史经典。

  位于城厢镇人民南路123号的钱祠花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为清代太仓籍名宦钱鼎铭专祠的后花园,现为太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深藏在老城区黛瓦高墙之中的钱祠花园,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从今年年初开始,经过6个月的修缮,已焕发新生。

  说起钱鼎铭的生平和这个专祠的由来,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徐超娓娓而谈——钱鼎铭字新之,生于1824年,江苏太仓人,22岁考中举人,做过正六品的户部主事,这是名臣海瑞曾经的官职。钱鼎铭出身官宦之家,父亲钱宝琛官至湖北巡抚、江西巡抚,是道光年间的名臣。1843年,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发配到新疆,经过江西南昌时,钱宝琛冒着惹怒道光皇帝的风险,前往滕王阁码头迎候林则徐,一叙衷肠,依依惜别。

  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钱鼎铭身上有着父亲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风骨。《清史稿》便记载了钱鼎铭“赴安庆乞师于曾国藩,助解太平军上海之围”的著名事迹。“乞师援沪”之后,钱鼎铭积功被提拔为河南巡抚,在任上,他兴修水利,除暴安良,整顿吏治,政绩斐然。光绪元年(1875年),钱鼎铭因病卒于任上。他逝世以后,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允许在他的原籍太仓修建专祠,这就是钱祠的由来。光绪三年(1877年),专祠动工,占地二余亩,由御碑亭、祠前广场、祠堂、后花园四个部分组成。但辛亥革命后,专祠基本被毁坏。

  “历经岁月的变迁,钱祠的主体已经不复存在,今天保存下来的是后花园,包括四面厅、荷花池、六角亭和船坊建筑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徐超在刚修缮好的钱祠花园里介绍道,钱祠花园面积不大,但构思精巧,建筑玲珑。荷花池居园之中心,上跨三曲石桥,四周堆假山,植花木,一派江南水乡的秀气灵动之景。钱祠花园在修缮过程中采用传统工艺,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文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

  据介绍,在今年2月修缮的过程中,在船坊建筑的内部墙壁间发现了“钱祠”祀主——钱鼎铭的珍贵画像碑。“我们看到它上面这个是碑额,碑额中间有四个篆书的字‘钱公象赞’,碑身的上部是“钱敏肃公像”五个隶书大字,钱敏肃指的就是钱鼎铭,敏肃是他的谥号。下部的小字隶书由廖寿恒撰写,赞扬了钱鼎铭一生的功绩。碑的中下部是钱鼎铭穿着冬装的画像,由一个叫王缘的画家绘制,由钱邦名镌刻。”根据徐超讲解,画像碑通高224厘米,宽78厘米,记者站在碑前,古朴沉淀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钱鼎铭的珍贵画像碑完成于1901年,距今已有120年历史,这是钱鼎铭的画像首次在太仓地区被发现,也是清代官员画像碑第一次在太仓发现。徐超表示,“这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首先写象赞的廖寿恒曾经官至军机大臣,官衔甚高,相当于现在国家副总理的级别,刻字的钱邦名也是当时著名的刻工。”透过钱祠花园的百年历史故事,记者在感慨清代的太仓竟然出了钱家这般的名臣官宦之余,也在花园的修葺与建筑的精雕细作中感受到了古人精湛的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观点
   第04版:非凡十年·高新区篇
   第06版:新闻·影像
   第07版:周刊·乐活
   第08版:副刊·银龄
百年钱祠花园 修缮焕新
太仓日报新闻·影像06百年钱祠花园 修缮焕新 2022-08-10 2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