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倩
“要想身体好,就要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在健身减肥界几乎成为一句至理名言,于是市民王老伯用走路健身,日行两万步,微信步数排行经常位居榜首。可是最近他一走路脚底隐隐作痛,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告诉他得了“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走路太多引起的。王老伯很纳闷:多走路难道还错了吗?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顾名思义,“足底筋膜炎”就是足底筋膜的炎症。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胡培植介绍说,每个人的脚都由26块骨头组成,又排列组合形成横弓和纵弓(就是我们常说的足弓),来维持我们肉眼看见的脚的形状,以及给我们站立、行走、活动时提供良好的支撑。足弓的功能就像射箭的弓,足底筋膜就可以理解成是弓弦。“弓弦”的张力维持了弓的形状。
随着每走一步,下肢肌肉的牵拉,“弓弦”不断在收紧和伸展,整个行走发力的过程就好比把身体像箭一样射出去。一旦拉伸太硬或太频繁,这根“弓弦”过于疲劳,局部就可能出现“无菌性炎症”(即没有外在伤口的炎症反应),它就会像“弹棉花”一样,“咯嘣”一下弹在脚上!这时极有可能发生跖筋膜炎,俗称足底筋膜炎。
?
为什么会得“足底筋膜炎”
就像王老伯一样,如果“跖筋膜”每天处在高强度的收紧、伸展工作模式,那患足底筋膜炎的风险自然会高出许多。
养生达人看到这里可能要提出反对意见了:医生说了,每天健步走,远离心血管疾病,走路好处多多,你却说走多了会有这个“足底筋膜炎”?是的,每天适当的步行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处没有坏处的,那我们该怎么平衡才可以既强身健体又不让腿脚受伤?
“首先要明确一点,任何运动都是因人而异的,应该根据自身的年龄和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并坚持下去。”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林娜说,如果是选择走路来健身,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晚饭后1个小时,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每天走5000至8000步比较适合,不宜过量,青壮年每天7000~8000步是正常步行量;而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每天5000~6000步就可达到运动效果;如果是职业需要长时间步行或行走,那下班后应考虑其他的健身方式;肥胖人士想通过健步走减肥应该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
如果已经患了“足底筋膜炎”怎么办
“缓解足底筋膜炎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脚休息、减少使用脚的频率,比如降低步行的距离甚至尽可能少走路。”林娜表示,“每天可以尝试做做拉伸,做做脚趾操,放松一下小腿肌肉,让紧绷的肌肉韧带得以松解。也可以借助工具,例如一个高尔夫球、装满水且结冰的水瓶亦或是网购一个筋膜球,放在脚底来回滚动按摩。”疼痛严重可以尝试局部冷敷,用冰袋、冷毛巾敷在疼痛的部位。
如果上述方法坚持做依然不能缓解疼痛,那就要寻求骨科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的夜用支具、足跟垫等护具。除了这些“温柔”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或者在医师指导下做一些专业足部训练。如果是因为力线有问题或存在其他的足踝部畸形,定制专属鞋垫也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如果保守治疗没有效果,可以选择体外冲击波、打封闭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甚至可以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