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蓝科技给地下管网装上“神经脉络”走在行业前端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06-08
  在4月底举行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由光蓝科技创始人吴东方领衔研发的“智能型光纤安防预警系统”荣获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这次获得国际认可,给企业带来了鼓舞和声望。
  这是苏州光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太仓大学科技园的第三年。第一年,光蓝扎根;第二年,进入试验阶段;今年第三年就已进入“风口”,光蓝的光纤产品开始进入上海、天津、河北等城市的地下管网,应用在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监狱防控等领域,今年预计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万元。
  在太仓大学科技园的办公室里,吴东方露出浅浅的笑,他是公司的创始人,更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今年,他所研发的系统先后获得2015年度国家发明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这也昭告着这位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创业的中年人迎来了春天。
  光纤传感铸就“神经脉络”
  这一套智能型光纤安防预警系统,是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直接将传输光纤改造成“光纤神经”,可精确收集光纤上每一点的温度、位移、压力、震动、气体浓度等变化,即时感应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在灾难发生早期提前预警,控制危害的影响。
  “简单地说,输气管、输油管这些常年埋在地下的管道,平常人们根本看不到,如果他们泄漏了,也不容易被发现,给他们装上光纤后,就相当于给管道装上了神经脉络,这根细细的光纤与传感技术、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应用于电力、输气、输油管线时,就好似这些没有触觉的管道有了神经大脑,当这些管道遭遇外来的异物入侵、人为损害、打孔盗油、地质灾害、泄漏等情况时,光纤传感技术会将这些信息实时传给监控终端,保障管道得到及时检测和维修,从而维系管道的安全。”吴东方说道。
  记者了解到,光蓝还在新区设立了生产基地,目前因为产能跟不上需求,正在搬迁至软件园。
  优化系统,走在行业前端
  事实上,这套系统并不是只有光蓝在研发,早在几年前,就有一些国内的高校在研发,何以光蓝会后来居上?
  吴东方介绍道,这就是学院派和实践派的差别。高校在进行研发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外界环境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实验室总是安安静静的,一旦有来自外界的损害便会报警,但是在现实当中,管道周边的环境可能是很嘈杂的,也会面临没有实际伤害的外力干扰,如果这时候系统也报警,那就是误报,反而会引发人力、财力的浪费,因此,研发要切合实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为了降低系统的误报率,光蓝科技反反复复做了很多次调试。在由中石油河北公司举办的一场光纤传感行业“华山论剑”中,光蓝在长达半年的PK赛中,以最精准、最稳定、误报率最低,拿下了第一名。此外,光蓝团队还一举突破了国际上最大监测距离60公里的技术瓶颈,其单套主机最长监测距离可达80公里。“监测的距离越长,意味着沿线布下的光纤设备可以减少,对企业来说是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对客户来说,则可以节省成本。”吴东方说。
  未来,光蓝的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工业以及军用领域,为石油、天然气、煤气、通讯电力等城市各种地下管道的安全保驾护航。(记者 廖文婷)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