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年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肜静颖 时间:2025-07-16

昨天,当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目光聚焦苏州,太仓正以蓬勃的活力展现青年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生动图景。太仓锚定“引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的目标,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完善生态,将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青年与太仓的“双向奔赴”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更勾勒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清晰路径。

  从政策供给到生态培育:为青年成长“搭台铺路”

  今年4月,《太仓市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十条措施》发布,以系统性政策创新为青年发展保驾护航,构建起具有太仓特色的青年人才服务体系。针对有意来太发展的青年,全国首创“首次考察补贴”和“城市体验礼遇”,为青年深入了解太仓提供便利与支持;发放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青年人才房票补贴,切实减轻青年购房压力。

  “短住全免+长租优惠”政策也备受青睐,15家青年人才驿站累计为1677名青年提供5399晚免费住宿,让初到太仓的青年感受到“家”的温暖。而“青桐计划”则通过聘请行业资深“青职导师”,为青年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已帮助300余名青年明晰职业路径;“青年创业者导师团”依托娄城青年创客服务中心与中德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开展20余场“青创课堂”,实现从企业管理到职场技能的全覆盖,全方位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这些政策层层递进、相互衔接,既解决了青年在太仓发展的后顾之忧,更构建起从初识城市到扎根发展的全周期支持生态,让青年在这片土地上安心追梦、舒心成长。

  从赛事引流到产才共生:产业升级的“青春动能”

  “青创太仓”系列赛事构建的“赛事-产业-城市”正向循环,在胡晓东和王满仓的创业经历中得到生动体现。作为第十届“青创太仓”人工智能赛一等奖获得者,赛瀚半导体总经理胡晓东对这份“全周期陪伴”深有感触:“大赛让我的创业梦想在太仓快速扎根。”从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到企业落地,团市委不仅帮助他对接投资机构,更链接了长三角产业链资源,助力企业与多家本地德企达成合作。

  第六届“郑和杯”获奖者王满仓的“纳蔚德创新转化中心”,则通过“以赛代评”机制直接进入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培育类面试通道,获得50万元项目资金。“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邀请德国专家开设工作坊,帮我们解决了跨文化管理难题。”王满仓坦言,太仓560多家德企形成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让技术转化效率超出预期。“参加比赛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能更专注于技术研发和项目推进。”

  团市委书记冯怡帆介绍,“青创太仓”锚定“3+3”产业方向,确保项目与城市发展同频;构建“参赛即服务”闭环,为获奖项目提供落地全流程支持;发挥“德企之乡”优势,助力青年创业者快速融入产业生态。十年间,“青创太仓”已累计吸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优质项目超1000个,推动苏州伍珀塔尔新科技、双工超材等项目在太仓落地生根。

  从生活保障到价值认同:城市温度的“青年刻度”

  傍晚的“充电UP”青年夜校里,青年们在多元课程中交流成长;星辰海人才社区的共享空间内,创业者们碰撞思路;“太友i”交友活动中,青年通过文化体验加深连接……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鲜活场景,丈量着太仓青年友好环境的温度与深度。

  《太仓市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地以来,43项青年普惠政策形成精密咬合的“服务齿轮”,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将青年诉求直接转化为“太青春·太幸福”计划中的9大工程29个实事项目。开展“七彩夏日”青少年暑托服务,精准解决青年职工家庭子女照护需求;实施“梦想改造+”计划,为104户困境青少年家庭改造小屋;组织“青春娄城体验官”活动20余场次,帮助青年深度了解城市。

  在后浪人才街区,各类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在“π空间”接连上演。自“青年社群主理人孵化计划”启动以来,一批热衷用创意点燃青春的“主理人”组团出道,构建起了青年人才自我服务的新型社群生态。此外,青年有“新”议、社区青年干事、“青字号”品牌等项目也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立足岗位建功赋能增色。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太仓营造了包容开放的氛围,并推出精准政策支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长点,用青春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续写太仓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故事。(记者  杨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