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地绿 幸福金太仓的“标配”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9-17

  阳光照射下,天镜湖波光粼粼,水鸟蹁跹,构成一幅自然祥和的画面;美丽乡村里,田涌绿浪,房屋错落有致、河道水清岸绿,一派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景象;城市楼宇间,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始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天蓝、水清、地绿成为幸福金太仓的“标配”。

  绿色为底  扮靓城市“颜值”

  如果从航拍视角看太仓,你可以看到连绵的生态绿廊、纵横交错的河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宽阔平坦的道路掩映在大片绿地之中。这样的景象,生动诠释了“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真谛。

  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太仓工作的侯杰对此赞不绝口,“太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座被绿色包围的城市,小区、街道绿化都做得很好,出门就有小公园,生活在这很惬意。”

  侯杰的心声,代表着广大市民对优良生态环境的向往。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主动融入苏州市域生态空间布局,生态管控区范围由原来的73.46平方公里扩大现在的147平方公里。同时,着力打造七浦塘、杨林塘、浏河塘等生态绿色廊道,并将城市公园、绿地与廊道、水系勾连互补,建设形成了“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的城市生态体系。我市还先后对50多个街头游园进行了提档改造,建设了一批林荫路和景观路,建成净水公园、七浦塘生态公园等湿地公园,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提升城市“绿色含量”,不断扮靓城市“颜值”。

  生态优先  护好“绿水青山”

  沿着双凤镇双周公路一直向西,路旁的水杉林绵延数公里,斜塘河碧波向前,勤力村“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逐一呈现在眼前。

  近年来,勤力村通过水系贯通、河道疏浚、岸边绿化及居民生活污水接管、“散乱污”整治等举措,持续加强“美丽河湖”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地标。这些年,该村不仅没有再增加工业企业,还把原有的“散乱污”小作坊及畜禽养殖场全部搬离,一心护水。正因为有这样的魄力,勤力村的“水文章”越做越大,一跃成为市民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勤力村的美丽蝶变,只是我市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探索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为了让天更蓝,我市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和扬尘污染防治、严格环境准入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了让水更清,我市每年制定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国省考重点断面实行“一断面一方案”,加强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实施一大批民生重点工程,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几番耕耘,多重收获。数字便是最好的明证:对比2013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足足提升了27%个百分点。2021年,PM_2.5、臭氧、空气优良率3项指标均居苏州第一。我市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多年保持100%,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三。

  转型升级  提升发展“气质”

  不少人在环保意识上存在一些偏差,误认为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是一对无法避免的矛盾,而在太仓,这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依。

  走进新大洲本田太仓工厂,只见该厂房上方装有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斜对天空,正把阳光源源不绝地转化成电能,供工厂自用。

  据介绍,新大洲本田太仓工厂是新大洲本田在国内现代化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工厂。该工厂通过技术改造,实现VOC排放削减97%,氮、磷0排放,并通过导入太阳能发电及能源管理系统等举措,成为绿色、节能工厂典范。去年,该工厂成功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

  近年来,像新大洲本田这样的“绿色工厂”在太仓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我市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紧扣“11155”发展目标,持续壮大“金色GDP”“绿色GDP”规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及国土空间全域整治,累计整治企业5000余家,腾出超万亩发展空间。经过多年布局,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经济迈上千亿级台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59.2%,有效高企总数突破900家。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球“灯塔工厂”2家、国家“绿色工厂”3家,充分彰显了发展“新气质”。(本报记者 刘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