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中企发展伙伴 德企助力“中国制造2025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05-09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这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德国史杰克西集团项目经理Karl Gehrmann近日来到中国,向中国客户分享了史杰克西熔化炉的众多使用经验和成功案例。
史杰克西亚洲公司位于新区,Karl Gehrmann到访彰显了史杰克西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信心。本月初,德国工商大会驻外代表处(AHK)发布经济展望报告——中国区特别调查,指出在华的德企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改变对华市场的态度,相反,正从中国转型升级中看到了很多合作机会。
“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加上中国对产品可持续化发展的监管日益严格,StrikoMelter已成为铝合金铸造厂首选的熔化炉设备。”Gehrmann介绍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铸造设备生产商,史杰克西在铸造领域拥有60余年的丰富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始终致力于将铸造过程中的金属烧损降至最低。Gehrmann所说的StrikoMelter熔化炉凭借几乎接近100%的金属收益率和无与伦比的耐用性,成为铸造行业首选的高效率熔炼设备,其产出的铝液质量能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中国铝合金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为了降低某新项目熔化过程中的金属烧损,一直在寻找节能型熔化炉。太仓史杰克西公司凭借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设备和卓越的服务,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中信戴卡的认可。
史杰克西亚洲区总经理Rainer Erdmann透露,中信戴卡之所以选择与史杰克西合作,除了史杰克西的产品具有极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外,还能帮助客户尽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未来五年以及今后更长时间内,我们希望继续为中国铸造业转型升级助一臂之力。”
“经济展望报告——中国区特别调查”归纳分析了共189家德国企业的反馈结果,超过40%的企业表示,已经加大开发新产品和推行新服务的力度,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超过90%的企业对中国新一轮五年计划持积极乐观态度。
在太仓市,很多德国企业瞄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际,争做中企发展伙伴。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针对我国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结合德国工业4.0计划,提出帮助企业构筑通往工业4.0快捷之路。通快机床事业部总经理顾永麟表示,未来通快中国机床的主要业务增长点着眼于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服务方案,重点在于提供适合中国特色与需求,包括硬件与软件在内的自动化智能解决方案。
“伴随着我国经济创新、绿色、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对高质量机械和环保技术的需求也会增加。”业内人士表示,德国在这些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这也是德企在华保持增长的内在原因。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新区77家规模德企完成产值59.8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龙头企业舍弗勒增幅达22.2%。(记者 戴周华)
史杰克西亚洲公司位于新区,Karl Gehrmann到访彰显了史杰克西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信心。本月初,德国工商大会驻外代表处(AHK)发布经济展望报告——中国区特别调查,指出在华的德企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改变对华市场的态度,相反,正从中国转型升级中看到了很多合作机会。
“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加上中国对产品可持续化发展的监管日益严格,StrikoMelter已成为铝合金铸造厂首选的熔化炉设备。”Gehrmann介绍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铸造设备生产商,史杰克西在铸造领域拥有60余年的丰富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始终致力于将铸造过程中的金属烧损降至最低。Gehrmann所说的StrikoMelter熔化炉凭借几乎接近100%的金属收益率和无与伦比的耐用性,成为铸造行业首选的高效率熔炼设备,其产出的铝液质量能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中国铝合金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为了降低某新项目熔化过程中的金属烧损,一直在寻找节能型熔化炉。太仓史杰克西公司凭借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设备和卓越的服务,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中信戴卡的认可。
史杰克西亚洲区总经理Rainer Erdmann透露,中信戴卡之所以选择与史杰克西合作,除了史杰克西的产品具有极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外,还能帮助客户尽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未来五年以及今后更长时间内,我们希望继续为中国铸造业转型升级助一臂之力。”
“经济展望报告——中国区特别调查”归纳分析了共189家德国企业的反馈结果,超过40%的企业表示,已经加大开发新产品和推行新服务的力度,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超过90%的企业对中国新一轮五年计划持积极乐观态度。
在太仓市,很多德国企业瞄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际,争做中企发展伙伴。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针对我国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结合德国工业4.0计划,提出帮助企业构筑通往工业4.0快捷之路。通快机床事业部总经理顾永麟表示,未来通快中国机床的主要业务增长点着眼于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服务方案,重点在于提供适合中国特色与需求,包括硬件与软件在内的自动化智能解决方案。
“伴随着我国经济创新、绿色、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对高质量机械和环保技术的需求也会增加。”业内人士表示,德国在这些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这也是德企在华保持增长的内在原因。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新区77家规模德企完成产值59.8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龙头企业舍弗勒增幅达22.2%。(记者 戴周华)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