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 文/图
在城厢镇西郊老街上,只要提起老田,许多人不仅认识他,还会由衷地夸上两句。
老田究竟是做什么的?何以拥有这样的名声?原来,老田名叫田井坤,来自山东临沂,在西郊老街上经营一家修车铺。然而,真正让街坊邻居和外来务工人员记住老田的,并非他的修车手艺,而是他十年来坚持为大家免费放映露天电影这件事。
10月9日18时许,天色渐暗,西郊黑板桥路与昆太路交叉口渐渐热闹起来。老田和他的几位山东老乡正忙碌着,有人拉银幕,有人搬设备。老田说,晚上要放映的电影是《太行山上》。
18时30分,电影正式放映。刚才还人声嘈杂的场地顿时安静下来。前来观影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带小凳子、小椅子,有的干脆站着,还有的坐在电动自行车上观看。尽管是一部老片子,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修车师傅,怎么会想到放电影,还分文不取?他图什么呢?今年60岁的老田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老家就是一名电影放映员,还考取了一级电影放映员资格证。当年,他骑着自行车,载着放映机走村串户,为村民放电影。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露天电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也开始寻找新的谋生之路。
1998年,刚满33岁的田井坤从老家来到太仓。初来乍到,他一度为生计发愁。思前想后,他在西郊租下了一间门面,干起了自行车维修。由于从小喜欢摆弄机械,加上曾专门学过自行车修理,他有一定基础。起初生意并不好,但老田为人热情豪爽,做事踏实认真,收费也公道合理,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在西郊生活久了,老田发现,这里住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平时在工厂或建筑工地干活,下班后不是在街上闲逛,就是在出租屋里睡觉,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他想到自己曾放过电影,何不重拾老本行,为大家做点事情呢?
2015年,老田的公益露天电影正式放映,场地就设在修车铺门前的一片空地上。只要不是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他都会在傍晚准时架起放映机。观众少时有100多人,多时达300多人。电影以红色革命片为主,兼有武打和乡村题材。每次放映前,他还会插播一段交通安全宣传片。
老田告诉记者,当时老式胶片机已经淘汰,他花1.3万元购置了一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设备有了,片源又从哪来?他想来想去,联系了老家的电影公司,希望能得到支持。对方听说他的想法后,当即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片源。
“10年里,我已经放了2600多场电影,观众累计近30万人次,从没收取过一分钱。”老田说,看到大家开心,他自己也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把公益露天电影一直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