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沐恩
“活动就在家门口,内容正是我们需要的,真方便、真贴心!”近日,全国爱眼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15组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睛”彩之旅。
活动现场,老师巧妙运用水透镜模拟眼睛焦距,直观呈现眼睛的工作原理;为孩子们逐一检测视力。“我们平时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他的视力健康。”拿着儿子的视力检查单,张女士感叹,“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习了护眼知识,还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
这是文明实践“供给侧”精准对接市民“需求侧”的生动写照。今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市民所思所想所盼和工作生活实际出发,全方位提升服务的精度、广度与深度,创新推出“三因制宜”工作模式。
“三因制宜”指的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因时制宜,建立了“错时”“延时”“随时”等核心服务机制;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场地间的资源互通、互补和共享;因人制宜,创新推出“文明实践ABC岗”,面向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以中心每周常态化开展的星光课堂为例,课程前期,中心就市民需求开展广泛调研,设置了非遗学习、兴趣培养等多种课程,市民只需通过“太仓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就能轻松获取相关信息;中心也会分析研判市民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内容,确保服务精准高效。
如今,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圆心”,市民“身边的文明实践圈”“半径”正不断扩大。目前,我市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应急管理等11家行业分中心,沿江、金仓田园2家区域分中心,在群众“家门口”和休闲“好去处”打造1067个文明实践点,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机融入市民生活场景,构筑起“文明实践搭台,各方都来唱戏”的大舞台。
去年,我市共开展49147场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的“遍地生花”持续为市民的幸福生活“升温加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活动内容、深挖文明内涵,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让文明新风吹遍城乡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