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嘉乐
在存量土地挖掘增量空间,探索“工业上楼”已经成为我市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模式。今年,我市又一批“工业上楼”项目加速建设,激活产业向“上”生长新动能。
近期,位于浏河镇的东元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新建服饰产品项目实现封顶。作为今年新开工的“工业上楼”项目,该项目占地13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容积率达2.81,主要生产时尚快销服装等产品。公司负责人万景忠介绍,近年来,公司与Ubras、蕉内、内外等国内一线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无痕内衣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亟需扩大产能。“我们目前的年产能是600万件,还有一部分在江西工厂生产,我们希望把生产环节都统一到一栋楼里,在加快生产流程调度的同时,节约物流等成本。投产后,订单充足的情况下,年产能预计达到1800万件。”万景忠说。
工厂“进大楼”,整合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办公等一系列功能,不仅节省空间,还变得更加“聪明”。“裁剪环节,我们使用的是智能化裁剪机,以前一条线需要20个人,现在只需要5个人。仓储搬运环节,我们也希望提高智能化程度。这些智能化设备和场景对承重、层高都有一定要求,我们一楼载荷是1.8吨/平方米,首层高度7.8米,整栋楼共6层。”万景忠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我市新开工“工业上楼”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67.5亿元、占地面积535亩,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以“工业上楼”为主抓手,我市还出台《鼓励“工业上楼”工作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工业“立体化”发展,做亮“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例如,即将投运的沃投实业有限公司新建巧克力生产和研发项目就把其实验中心、巧克力自动化及生产加工制造中心、冷冻面团车间及益生菌分装车间融合到一栋楼里。华利安始祖鸟智能总部项目、太仓庆良电子有限公司新建汽车连接器等产品项目、虏伯曼(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新建液压机械系统及原件和集中润滑系统项目等都实施了“工业上楼”模式。
产业园方面,去年入选苏州市“工业上楼”项目案例的数智集成港产业社区,通过拆除重建原有建筑,容积率由0.66提高至2.55,将平面工厂升级成“立体工厂”,不仅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招引落户上下游企业,还打造了“研发、生产、办公、人才公寓、商业配套、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此外,高新区中德太仓生命科学产业园、沙溪镇平谦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都在向着“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产业生态圈”的目标迈进,提升产业集聚度,推动产业链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我市将继续通过鼓励企业自主改造、政府收储改造等模式,加快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转型。结合产业用地更新和存量空间更新,鼓励引导企业、老旧工业载体向“工业上楼”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今年1~2月,我市实施低效工业用地转型532亩,开工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